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廣東河源客家“圍龍屋”

廣東河源客家“圍龍屋”

日期:2016/12/14 13:13:3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廣東河源客家“圍龍屋”

    廣東省河源市屬東江流域純客家地區,這裡的客家“圍龍屋”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雲南“一顆印”、廣西“干闌式”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圍龍屋大多是方形,被稱為“府第式”、“角樓”,形制接近北方傳統的“四合院”。早年客家人南遷入閩粵贛偏僻山區,為防止當地人欺侮及盜匪打劫,他們聚族而居並建築了堅固的圍龍屋,俨然一座座古城堡,從外牆到室內的構造都極具防御能力。

    河源市境內有20多個鄉村保存有較完好的客家古建築群,這些村落散布在河源周圍,就算走馬觀花也非三五天時間不能遍游。這裡推薦一個河源周邊經典圍龍屋行攝路線,抓緊時間可一天之內走完,如果想深入細致拍攝,可以參考此線路在各點多做停留。

    東坡族裔蘇家圍

    路徑:從河源市出發經由建設大道或新河大道轉入繞城的東環路,沿東江向北即可進入東源縣的蘇家圍村,耗時半小時左右。

    拍點:蘇家圍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後裔的居住地,為典型的河源客家鄉村,18座已有500多年歷史的府第式客家民居,將民宅建築與中原貴族大院有機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圍龍屋。借助早晚間晨曦和夕陽的光影,可以表現圍龍屋獨特的立體美感。而陰雨天則適合表現濕潤的卵石路和石牆豐富的凹凸質感。煙雨籠罩下的圍龍屋遠景會呈現淡雅的水墨畫效果,增添古村的神秘氣氛。

    古韻滄桑白雲樓

    路徑:從蘇家圍回義合鎮,經梅河高速進入粵贛高速,向贛州方向行駛45公裡後,從大湖/繡緞出口下高速,進入忠定北路向大湖方向行駛即可到達連平縣大湖鎮,全程約45分鐘。

    拍點:“白雲樓”是大湖鎮標志性建築,迄今已有150多年歷史,既是民居更是碉堡,建築結構非常堅固,四面砌築有6個高10米的樓閣,與樓角相連的均為高7.5米的二層樓房,屋外還砌築了高9米的護牆,樓內到處都是天井。由於年代久遠且歷經戰亂,整個圍屋已十分破舊,樓閣主體尚存,兩側許多房子已經倒塌。斑駁的石灰牆、長滿青苔的石階飽含歷史滄桑。白雲樓獨特的外觀及復雜的內部結構,非常適宜上鏡出片,既可遠觀拍攝全景,也可深入其中拍攝細部結構,甚至可以借助燈光在古舊環境中拍攝時尚人像。

    千年林寨“颍川舊家”

    路徑:由大湖鎮上S230公路,經三河鎮、禮士鎮,僅需45分鐘即可到達和平縣林寨鎮。

    拍點:林寨古鎮建制於秦朝,歷史上曾經是水陸碼頭的集散地。在不足兩平方公裡范圍內有86座古民居,其中四角樓就有24幢,其規模之大、工藝之精為國內罕見,是保護最完整的客家古村。位於下井村的“颍川舊家”是曾任廣東省督軍府顧問、民國期間連任兩屆和平縣長的陳襄廷故居。三進九廳大院氣勢雄偉,內部設計精巧,石雕木刻獨具匠心,雕梁畫棟富麗堂皇。

    一城風光半城水

    路徑:由林寨上S230公路,向南至路口處左拐入X173鄉村公路,15分鐘到達東水鎮,向東過東江即可到達大壩村。

    拍點:東水鎮位於東江、瀝江兩江交匯之處,水系發達,湖泊良田眾多,更有不少溫泉資源,被譽為“一城風光半城水”。大壩村位於鎮中寬闊盆地之上,三面環山,一面臨江,至今已有500余年歷史。村中有保存完好的秀挹雙江、山輝川媚、秀挹江峰、大夫第、文林第、保世滋大、東塘凝輝、紫氣東來、庚宿凝輝、南峰秀挹、駱氏宗祠、文昌閣等12幢府第式古建,占地面積800到1000多平方米不等,是和平縣客家三大典型特色建築之一。多為三進二橫或三進四橫布局,部分還在後部建有兩個三層高角樓。整體建築規格齊整,內部結構及裝飾構件極為精致細巧,所用材料質地皆盡優良。流連其間,隨處值得入鏡構圖。

推薦閱讀:

郴州湘南人家徽派文化大放異彩

貴州黃平幽靜典雅的舊州古鎮

唐山申園畫院:形神兼備 文化名園

山西“深山裡的布達拉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