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北京城東南角樓

北京城東南角樓

日期:2016/12/14 12:39:5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北京城東南角樓

    在建國門南大街和崇文門東大街相交處的內側,北京火車站東南殘留的一段城牆上,矗立著一座雄偉的建築物,俯視著乘火車進出北京的旅客,形成象征北京的明顯標志,它即是建在北京明、清城垣東南角上的角樓。原北京有內城外城之分,內城建築較早,是明代初期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改建的,除於九門興建城樓、甕城和箭樓外,為了加強城垣的防衛,於城四角城台上均建箭樓一座、其名稱應是城角箭樓,簡稱角樓。此處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北京城東南角的角樓,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垣角樓。

    樓建於突出城牆外緣的方形台座上。台高12米,底邊長39.45米,上邊長15米,樓高17米,通高29米,建築面積700多平方米。平面呈曲尺形,四面磚垣,重檐歇山頂。樓體外側向東、向南兩闊面和向西、向北兩側面均辟箭窗(射孔),共4層144孔。樓體內交金柱20根,是角樓的主要承重結構。角樓高大峻拔,形式特殊,是明清城防和城樓建築的獨特例證。

    明正統二年(1437年)施工,正統四年完工。明《英宗實錄》載:“(正統)正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師門樓、城壕、橋閘完。……城四隅立角樓。”角樓建成後,歷代均有修繕。1935年大修,曾將內部的大木結構上的彩繪改為滿堂紅油飾。

    明清時期北京內城東南角城防建築。在北京市建國門南北京火車站東南。建於明代正統四年(1439),明清兩代曾多次修繕。1935年維修時,部分構件有改動,但基本保存明代結構,是明代北京城唯一保存至今的一座角樓,建築別具一格。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