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虬莊出土陶盆古文至今無人破譯
日期:2016/12/14 12:40:2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高郵龍虬莊遺址
1993年,高郵龍虬莊遺址的發現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評為“江蘇省大遺址”。遺址發掘出的陶盆口沿殘片上的陶文,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但至今為止還沒有能夠完整釋讀出來。昨天,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學術與文物鑒定專家、古文字專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鵬飛先生對其進行了解讀,他認為“雖然現在還缺少相互印證的關系,但陶文應是加密符號,與數字動物屬主有關”。
8個類似文字的刻畫符號
“肯定是文字,且為一段完整文句”
1993年4月至1996年4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對江淮之間的高郵龍虬莊遺址先後進行了4次發掘。第一次發掘時,於河邊采集到一片磨光泥質黑陶盆口沿殘片,上有8個類似文字的刻畫符號,刻文為兩行,左行四個近似甲骨文,右行四個類似動物圖形。刻文筆畫纖細,技法娴熟,通篇包含一個完整的意義。
這是繼山東省鄒平縣丁公遺址發現距今4200年至4100年之間龍山文化晚期的刻文陶片之後,又一次極為重要的考古發現。該次發掘的情況於1993年9月5日在《中國文物報》作了報道之後,引起了廣泛關注,並被評為“一九九三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994年2月6日的《中國文物報》公布評選結果時,對龍虬莊遺址的刻畫陶文作了如下介紹:“在遺址上采集的陶盆口沿殘片上,有類似文字的刻畫符號,對探究中國文字的起源亦十分重要。”之後,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松丸道雄先生以《中國四千年前的文字》為題,在1996年3月1日的《朝日新聞》上作了介紹,稱之為中國尚未公開的至寶。中國古文字學家周曉陸著文說:“這肯定是文字,且為一段完整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