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六大民居派別之嶺南建築

六大民居派別之嶺南建築

日期:2016/12/14 13:13:2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廣州西關大屋

廣州西關大屋

矮腳吊扇門、木趟栊

矮腳吊扇門、木趟栊

西關大宅門

西關大宅門

周邊街道

周邊街道

蝕刻藍玻璃滿洲窗

蝕刻藍玻璃滿洲窗

客廳陳設

    嶺南派建築是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逐漸形成的,人們把這支極具嶺南地方特色的建築流派稱之為“廣派”或“嶺南派”。“嶺南派”建築風格的特色是自由、自然和符合人們活動規律的平面安排;明快、開朗和形式多樣的立面和體形;與園林綠化和城市或地域環境的有機結合。

    1989年建築評論家艾定增在其論文《神似之路——嶺南建築學派四十年》中指出:“嶺南建築學派在地域上指的是以廣州為中心的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桂林、南寧、汕頭、深圳、珠海、湛江和海口等地的近代建築主流,在時間上指的是19世紀中期以來的建築新風格的發展與成熟,其中也包括大大滯後了的理論。”他還指出:“嶺南建築學派與嶺南音樂和嶺南繪畫具有同步性,是和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的政治革新運動相呼應的。而‘兩廣’人的近代生活方式及自然地理、社會經濟條件則是它產生的根基。它的發展經過以下幾個過程。首先是洋人帶來的洋建築的輸入。接著是由僑鄉開始的土洋結合、中西合璧式的建築(也有園林庭園的大量出現)。再就是中外建築師有意識地將中西建築揉合在一起(其中有強調民族形式的廣州中山紀念堂、原中山大學及嶺南大學等等,有強調西方形式的而且數量較多)。最近40年則是和西融合、古為今用的初步成熟期。”艾定增先生從八個方面概括了嶺南派建築的主流和成就:

    (1)寧變勿仿,寧今勿古。現代嶺南建築的先驅,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夏昌世教授以現代建築風格設計廣州文化公園水產館、中山醫學院和華南工學院校園中的建築群,在全國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的作品中山醫學院醫療教學建築群還榮獲中國建築學會優秀建築創作獎。

    (2)追求意境,力臻神似。廣東人在每一種藝術創作中都刻意追求嶺南特色,建築創作也一樣,追求意境,立意在先,處處體現出中國的嶺南的情調和神韻。例如白雲山莊的詩情畫意,白天鵝賓館的能喚起海外游於思鄉之情的“故鄉水”。

    (3)因借環境,融為一體。嶺南建築重視選址立基,與環境融為一體,繼承了傳統建築的精華。“白雲賓館”、“雙溪別墅”、“白天鵝”等賓館建築是其中的佼佼者。

    現代嶺南建築學派的代表作有友誼劇院、白雲山莊、白天鵝賓館、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廣州泮溪酒家、天河體育中心、白雲賓館、大都會廣場、中國市長大廈等。這些作品分別榮獲中國城市建設部優秀建築設計獎、國家教委優秀建築設計獎、中國建築學會優秀建築創作獎。

    代表古建築:西關大屋

    廣州西關,廣州西關大屋。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西門口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由於古時位於廣州城西門外而得名。這一帶有許多傳統老屋,是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的豪門富商們興建的豪宅,童謠"上九路,下九路,轉個彎卜響道"。人稱“西關大屋”。而大戶人家的千金自然也就被尊稱為“西關小姐”。

    西關大屋是廣州傳統建築的瑰寶,據統計現存100多間,具有保留價值的有10多間。最著名的西關大屋有坐落於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於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於寶華路正中約的鐘家花園等。十分可惜,這些名園大宅大多早已不復存在。現在碩果僅存的名宅只有小畫舫齋。

    小畫舫齋位於荔枝灣上,建成於1902年(清光緒壬寅年),是一座環形園林式的西關大屋,四周為樓房,中間是花園,樓房精致典雅,花園花木茂盛,整體結構別具濃郁小畫舫齋圖冊(12張)的嶺南建築韻味。正門在三連直街,南向;後門在逢源大街,北向。口額石刻清末書法家蘇若湖所書“小畫舫齋”四字。小畫舫齋整座建築為白花崗石腳、水磨“東莞青磚”精砌牆壁,平滑潔亮。

    正門進門是一座玲攏剔透的木雕通花套石刻紅花玻璃大屏風。屏風後面是門廳,前邊有一條東西走向的長廊,長廊中建有一座名叫“詩境亭”的半邊亭。西邊是“船廳”,呈畫舫形,小畫舫齋因此得名。還有阮元題書的“白塘紅荔泮塘西”木刻橫額。朝荔灣湧一側全部是蝕刻藍玻璃滿洲窗。北面有供奉黃家先祖的坐北向南的“家廟”(祖先廟)。

推薦閱讀:

六大民居派別之江南民居

六大民居派別之北京四合院

喇普德慶寺壁畫

民間古建築木雕藝術與茶館文化的結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