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古民居 美的殘缺
日期:2016/12/14 13:27:3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雖經火災,木梁上依然殘存著精致的雕刻
檐下飛燕,依然栩栩如生
殘缺的雕刻
泉州西街附近一家利用古厝改造的客棧,吸引眾多青年旅客入住
彩塑裝飾,尚能看出昔日風華
牆頭磚瓦顯滄桑
金門瓊林古聚落,把古厝改造成獨具特色的現代棲居旅館
大厝、手巾寮、洋樓是傳統閩南建築的主要代表,具有很高歷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而以泉州為中心的紅磚建築與海洋文化密切相關,還有待人們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去探尋紅磚文化的成因。
泉州、廈門、漳州、莆田及金門的閩系紅磚建築擬捆綁起來,2013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作為優秀的閩系紅磚建築代表——南安蔡氏古民居的保護問題令人揪心。我們一起來看看反映蔡氏古民居美的殘缺的一組照片,再參照泉州市區與金門的古厝保護之典范,以期引起人們更深入的思考。
蔡氏古民居宛如一個“閩南建築大觀園”,工藝精美,多數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圖案古博。
然而,隨著歲月風雨的侵蝕,不法分子的盜竊戕害,乃至最近發生的“破壞性保護”,“大觀園”已遭遇朱顏褪色、瓊樓殘缺的遺憾和傷痛。
相較於那些保存完好的木雕、泥塑、磚雕和石雕而言,暴露在游客面前的這些殘缺部件,牆頭檐下,若隱若現的色彩和形象,似乎顯得更具視覺震撼力。
保護古厝:民間力量很活躍
多年來,除了官方對泉州古厝采取多樣化的保護措施,民間也已點亮保護、傳承、發揚古厝文化的星星之火。早期如後城的古厝茶坊,俨然成了一個領略泉州古厝文化的窗口。最近兩三年,則出現西街舊館驿青年客棧、美好生活小酒館等改造利用古厝的創意新亮點。
在金門也分布有紅磚古厝,保護修復舉措值得一提。除了政府偏重修復古跡和歷史建築外,金門用於推動古厝整修利用的民間資金很活躍,政府額度可觀的修繕補助和前景看好的民宿(家庭旅館)經營模式,也促使越來越多的古厝業主積極申請修復廢舊古厝。
因為再利用而重煥生機的紅磚古厝,見證了傳統建築文化的傳承、創意和分享,也為更多亟待保護的古厝提供思路。
部門訪談:長效保護的出路,是進行統籌規劃
在現代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的今天,文物部門是否形成保護古大厝的長效機制,什麼才是保護古大厝的最佳方式?
泉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出寶陽介紹,目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可申請專項維修資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特別是涉台傳統民居也可以申請專項維修資金,但這些資金的數額並不是很大,大多僅限於古大厝的維護修繕。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多由市一級補貼維修。
“目前我們對古建築的保護尚停留在搶救性維修層面。”出寶陽說,文物部門正在積極爭取古城保護專項資金,力求在文物保護方面發揮更大的主動性。
“引入商業是一個很好的做法,特別是涉台古大厝,可以積極引進台資,利用民間資本進行開發,從而使古大厝獲得更好的保護。”出寶陽說,但應注意的是,在開發過程中,文物部門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
“從更大范圍來講,我們傳統古民居獲得長效保護的出路是進行統籌規劃。”出寶陽舉例說,如晉江“五店市”就是結合舊城改造,對傳統古民居進行統一設計,力求通過成片開發保護,打造“閩南文化新街口”。“成片設計、保護,才能進行分期分批有序實施,形成規模效應。”
推薦閱讀:
尋找古代建築空間的文化源頭
聖地:塔布林贊康
陝南傳統民居
福建漳州趙家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