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景德鎮歷史遺跡明清古建築群

景德鎮歷史遺跡明清古建築群

日期:2016/12/14 12:51:1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圓洞門

                                         圓洞門

    陶瓷文化遺存與明清古建築群是景德鎮歷史文化遺存的兩大主要內容。博覽區把明清建築與陶瓷歷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陶瓷博覽區介紹景德鎮陶瓷發展史中的各個方面。民俗博覽館展出內容是明清建築群以及明清古建築內古窯。 
    民俗博覽館明清建築群位於景德鎮市區西南楓樹山林場蟠龍崗,這些明代建築和清代建築是上世紀80年代從市區當地及鄰近地區如浮梁拆遷組合而成的,目的是便於“集中保護和展示”。建築群分“明園”和“清園”兩部分,含景德鎮市地區明至清兩代遺存的十一棟村世俗精典代表作,較為集中地反映著該地區明清兩代鄉村建築及鄉村建設的基本狀況。 
    所有的明、清建築遺址,采用馬頭牆全封閉或半封閉的建築型式,有混合式“三間屋架”或“明三暗五”的內部大木構架,具有濃厚的徽派建築風格,同時又因為特殊的地域環境、歷史經濟、文化風格、實用要求等等因素,這些建築還充分顯示出它們的地方性特征和單本獨有特征,具有不可取代的建築史研究價值和文化史學研究價值。

夢影之圓

                                      夢影之圓
    明園、清園古建築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因其散處於偏遠地區,難以保存,更無法利用,遷移到博物館內均用作陶瓷文物陳列室、畫坊、接待室等等,與陶瓷文化主題密切結合;此外,在遷移這些古建築時也注意了多樣性和典型性,選擇了闾門、祠堂、不同等級官僚的宅邸和一般民居等多種類型的建築,使人們對當時的社會概貌能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 
    明園,處明清古建築群的北側,三面環山,一面臨湖,由七棟明代世俗建築組成。建築的初建年代,由清嘉慶年至道光年,貫穿清皇朝相對穩定的中後期歲月。有汪氏五股祠堂、金達故居、汪柏故居、汪柏弟宅、苦菜公大宅、桃墅汪宅、夏田闾門、禮芳闾門、莊氏農捨等。 
    清園的建築,較之明園的同類型、同類別的建築,規模要大,制造精細,設計思想明顯的進步而又靈活,裝飾裝修趨向於華麗,即使是建築用材也是盡可能地追求高標准。清園建築的總體布局,不同於明園,處處在現著以宗祠為中心組成氏族居住群體的鄉結建設模式。有玉華堂、大夫第、華七公大宅。這批古建築都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1987年被列入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大夫第

                                     大夫第
    玉華堂:原名稱“通議大夫祠”。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占地近800平方米,民間世俗建築遺存。1980年整體遷建於陶瓷民俗博覽館“清園”後,作為陶瓷民俗展廳。
    在明清古建築群徜徉,正有點累,忽聽園外什麼地方傳來叮叮咚咚清脆的音樂聲,遂尋聲而行,站在文化長廊遙望,湖的那邊,有個小型舞台,音樂之聲從該處傳出。我邊聽音樂邊慢行,走近去看個究竟,原來是陶樂聲。我游覽的這天,不知准備慶祝什麼,女子瓷樂隊在彩排。景德鎮有全國獨一無二的瓷樂表演,瓷樂隊的彩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好運,收獲不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