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夏、商、周三代的城邑

夏、商、周三代的城邑

日期:2016/12/14 12:58:1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據文獻記載,夏代統治的四百年間,都城曾多次遷徙,如陽城、陽翟、斟、帝丘、原、老丘、西河……等,但是這些遺址現均無從追索。公元1975年在河南登封告成鎮王城崗,發現毗連方形小城(每邊長度約100米)二座,其大部夯土城牆尚可辨析。在城內夯土殘基中,有數處埋葬二至七人之奠基坑,還出土了陶器及少量銅器碎片。經碳14檢測,此城建造時間距今4000±65年,相當夏代早期。有學者認為此遺址即夏代始帝禹的都邑——陽城。公元1979年在河南淮陽平糧台,亦發現相當於夏初(測定為4130±100年)之古城。該城平面方形,每邊長185米,方位北偏東六度。夯土城牆殘高3.5米,基寬13米。城內有房基十余處,部分建於土台之上,部分建於平地。屋牆已普遍使用土坯磚,磚的形狀有長方形、方形及三角形多種,牆外表有的塗抹草泥。城內又發現由輪制之陶水管多節及冶煉後之銅渣。 

    商代諸王亦多次遷都,已知者有西亳、傲、相、耿、邢、奄、殷等。現經發掘者有河南洛陽偃師縣屍鄉溝商城,該城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建在洛水北岸稍稍隆起的高地上。其平面大體呈南北長之矩形,面積約190萬平方米。南垣已為洛河沖毀,城內探出有城門七處。門道兩側遺有木柱洞,道下溝底鋪鱗狀石片,系城之排水溝。城內南端有周以圍牆的集中夯土台,估計為宮室所在。再據文獻《尚書·序》說“湯始居亳”、《帝王世紀》說“蒙為北亳”、“谷熟為南亳”、“偃師為西亳”及地望,此城很可能是一世成湯所居的西亳。晚商時盤庚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西北)。該遺址東西廣6公裡,南北長4公裡,迄今尚未發現城牆。其宮殿位於洹水河曲之南岸,環以手工業區及民居。王室、貴族的墓葬則集中於洹水之北岸。

 

河南洛陽偃師二裡頭商城遺址平面示意圖。小城為早商時期,大城為晚商時期

二裡頭商城遺址內底部鋪墊了石塊的排水溝

二裡頭早期商城4號宮殿遺址

南安陽洹水南岸殷商都城遺址

    商代諸侯城可以湖北黃陂縣盤龍城為例。該城位於盤龍湖畔高地,平面呈菱形,城垣周長1100米,面積65400平方米。宮室位於城內東北高地上,民居、手工業區及墓葬均在城外。該城建造約在商代中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