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蘭芳烈士故居
日期:2016/12/14 12:57:1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卓蘭芳烈士,1900年2月出生於奉化市松岙鎮海沿村(原名石鼓村)人。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11月被選為中共寧波地委委員、工委書記。1927年4月底去武漢參加黨的五大,五六月間被選為中共浙江省委委員、農民部負責人。1928年3月任省委特派員指導浙西工作,5月任浙江省委書記。1930年9月3日在杭州不幸被捕,10月5日犧牲於杭州陸軍監獄,年僅31歲。
卓蘭芳烈土是我黨的好兒子,是松岙人民的好兒子。他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為了中國人民千秋萬代的幸福,拋卻了父母和妻兒,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出生入死,拋頭顱,灑熱血,最後貢獻自己的一切。
為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有力地促進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開展,松岙鎮黨委、政府從1992年5月開始,著手對卓蘭芳故居進行整修。在整個整修過程中,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重視,受到了張愛萍、譚啟龍等老領導的關心,得到了奉化市委宣傳部、組織部、黨史辦、民政局、人民銀行等上級領導部門的支持、關心和資助。重修房子、搜集資料、制作圖片、照片,謄寫各種文字說明和基地簡介。至1993年4月,卓蘭芳烈士故居的三間木結構小青瓦平房已按原貌修復,烈士出生及生前使用的部分家具什物已有所收集,各種圖片文字也得到較完整的布置。
三間平房作為“卓蘭芳烈士故居陳列室”,房子座西朝東,座落在民居中間,占地約15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00平方米。布置如下:南邊間為第一室,裡面陳列著烈士生前參加革命活動時的圖片及有關文字說明;中間為第二室,布置著烈士生前使用過的部分家具什物和烈士妻子、兒媳照片和有關文字說明;西邊間為第三室,陳列著烈土生前的部分戰友照片和有關文字說明,另外還陳列著基地簡介和張愛萍、譚啟龍兩位老前輩領導為故居陳列室的親筆題詞。1995年2月被寧波市批准命名為“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為寧波市首級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為有效地搞好教育和管理工作,松岙鎮黨委政府專門成立了基地教育管理領導小組,由鎮黨委組織委員任組長,黨委宣傳委員為副組長,黨政辦主任、成人學校校長、團委書記、民政助理員、文化站長和海沿村黨支部書記為組員的8人領導小組。另外配備了一名中心小學教師為兼職講解員和一名專職管理員,同時設置了一本參觀陳列室人員有關情況記錄本。
故居修復至今,先後接待5萬多人次,這中間有黨員、團員和少先隊員;有離退休干部(職工)、領導干部、一般群眾和中小學學生;有來自上海、江蘇、浙西北和本市本鎮的;有一批幾百人,也有夫妻、兄弟和單獨一人的,特別是每年的清明節和七一前後,最多一天接待參觀者達七八批之多。松岙鎮黨委利用基地每年向黨員干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二至三次,如每年七一黨的生日,組織新黨員到故居舉行入黨宣誓儀式。每年一次的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就利用這一基地,結合土生土長的烈士的英勇業績,給全體黨員進行黨風、黨紀等有關方面的教育。
自基地命名以來,不但有力地推動了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也為奉化市乃至寧波市及全省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黨風、黨紀教育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教育場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也是松岙鎮發展經濟和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2003年2月,寧波、奉化、松岙三級政府又先後撥款,對卓蘭芳故居進行修繕。2004年3月底竣工,在原來故居的東北方向擴建,涉及征用民居8戶。總建築面積達572平方米,總占地面積1120平方米,總投入145萬元,比原來故居面積增加四分之三,現改名為卓蘭芳紀念館。懸掛在門口的“卓蘭芳紀念館”六個大字,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同時投資5萬元在蘭芳新村塑起了卓蘭芳烈士花崗石雕像。
卓蘭芳烈士故居和紀念館一直都免費開放,對激發受教育者的愛國主義熱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發揚艱苦創業、勵精圖治,知難而進,自強不息的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推薦閱讀:
釣魚台行宮
獸面紋銅鼓
有關“五四”的一些歷史細節
風水泰斗裴翁诠釋義烏小商品市場成功之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