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潘天壽故居

潘天壽故居

日期:2016/12/14 12:57:1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國畫大師潘天壽的故居,坐落在寧海城關冠莊村

   潘天壽(1897-1971年),出生於寧波寧海冠莊村,乳名權,原名天謹,又叫作藩,學名天授,後改作天壽,字大頤。十九歲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求學,得陳子淵、李叔同等人指導,勤學苦練,將畫、詩、書法、金石熔於一爐,書畫都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境地,二十七歲就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學校中國畫教授,後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

    潘先生國畫造詣精深,傳統根基深厚全面,博采眾長,汲取精華,然後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及獨有天賦,另辟蹊徑,自成一家。他充分發揮中國畫表現方法以線為主的特長,汲取書法“屋漏痕”、“折钗股”的手法入畫,運筆蒼勁潑辣,用墨注重黑白對照,構圖豪放奇崛、疏密相適。其筆下的山川草木、鳥獸蟲魚,都予了蓬勃倔強的生命力,風骨遒勁、詩意盎然;指墨畫獨步畫壇,沉郁古拙,氣勢恢宏;書法風格豪邁樸茂,真草隸篆,無一不精。他也精通畫史、畫論、且著作頗豐,有《中國繪畫史》、《中國畫院考》、《中國書法史》等。他一生從事中國畫教學,為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潘先生的代表作有《松鷹》、《秋夜》、《和平鴿圖》、《睡貓》、《鐵石帆運圖》、《露氣》、《欲雪》、《紀寫百丈巖古松》、《小篷船》、《雁蕩山花》、《雨霁》、《泰山圖》等等。

    1997年3月,寧海縣政府在潘天壽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撥專款30多萬元加上潘先生親屬的捐款,將潘天壽故居修繕如初,並正式對外開放。為方便人們瞻仰,還專門修築了一條筆直寬闊的柏油路(命名為天壽路),直通冠莊;同時把路旁的廣場命名為潘天壽廣場;將與潘天壽廣場相鄰的寧海城關鎮城北中學命名為潘天壽中學。

    故居內設陳列室,陳列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陳列潘天壽先生作品水墨拓印件40多幅及潘天壽生平照片和他用過的產用。第二部分陳列潘天壽後代、親屬的書畫作品。第三部分陳列潘天壽先生以及寧海籍書畫名家作品。

    潘天壽故居已成為人們景仰潘老人品、畫品的聖地,同時也將成為寧海的一大景觀。

推薦閱讀:

濟南長清發現兩處古墓葬 疑是漢墓

巴勒哈納克庫區考古發掘出少量漢晉時期文物

南昌一處工地發現千年古墓出土珍貴瓷器

六合發現漢代古墓 考古專家稱可能未被盜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