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川江標志性建築――風水塔

川江標志性建築――風水塔

日期:2016/12/14 12:56:3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涪陵白塔

涪陵白塔

奉節耀奎塔陶靈

奉節耀奎塔陶靈

萬州洄瀾塔

萬州洄瀾塔

    川江沿岸從湖北巴東到重慶各區縣,幾乎都能在江岸看見一種7至13層不等的白色古塔,名字各異:青雲塔、耀奎塔、映南塔、白塔、黑塔等等,但叫得最普遍的是“文峰塔”。它不屬佛教塔的范疇,獨成體系,類歸風水塔。風水塔的建造作用主要是祈禱、調風水,同時兼顧標志性和觀賞性。

    彌補風水缺陷

    據傳道光年間,一條烏龍在長江雲陽段的江面興風作浪,波浪蹈天,舟楫沉沒,致使雲陽文風衰頹,士人屢試不中。故陵鎮有一戴姓讀書人,40多歲了也沒能中舉。究其根源,縣城東10公裡處的譚家山巅系烏龍之首,只有鎮住烏龍,雲陽文風才能興旺。道光十六年(1836年),來自滿洲的恆裕任雲陽知事,他募捐在譚家山巅建風水塔鎮住烏龍,戴某等讀書人紛紛解囊響應。塔建成之後,戴某一舉成名,從此雲陽文風煥然昌盛。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恆裕是一位武將,後來曾任台灣鎮總兵,難得一個武將有這樣的興文運之舉。此塔取名文峰塔,共7層,通高41.5米,圓形塔基直徑22.8米,塔身為六邊形,一、二層由石頭所疊,上面各層均為磚塊砌成。

    川江沿岸城鎮一般只有一座風水塔,而奉節北岸有耀奎塔與南岸的青雲塔相互遠眺,萬州翠屏南山一上一下屹立的文峰塔與洄瀾塔,更是如姐妹般親密相隨。萬州洄瀾塔始建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通高29.82米,9層六邊形塔身,1至3層為條石所築,上面6層為磚砌,塔內各層有木樓板,之間由木樓梯相連,供人上下塔之用。萬州文峰塔位於翠屏南山的最高處,與洄瀾塔相距約1公裡,建於同治八年(1869年),通高36米,共13層,也屬磚石結構,呈六邊形。

    萬州城的風水非常完美:北岸的高山遮擋住了北來的陰氣,南岸連綿的山峰屏障高度適度,又沒阻擋南來的陽氣。城上方巨大的盤龍石突入江中擋住激流,江水在這兒拐了個彎,形成回水沱水井灣碼頭,象征上游的河水將財富源源不斷地送進萬州的懷抱。為避免江水把送來的財富又匆匆帶走,城下游大片的卵石灘紅沙碛擋住江水又形成回水沱聚魚沱,再次聚財。江水東流是必然的規律,於是,在這個水口處的南岸翠屏山,建造洄瀾塔和文峰塔閉鎖水口,彌補了“江水東流”的必然缺陷。

    調風水講觀賞性

    風水塔的建造一般都仿照佛塔的樣式,但沒佛塔豪華,構造比較簡潔,塔身顏色也主要為土紅色、青灰色和白色,川江風水塔則以白色最為普遍,有些地方因此稱“白塔”。它們主要建在城郊江岸的半山腰或山頂,路遠且崎岖,建築材料運輸不便,建造更為簡潔。古代信奉陰陽五行說,雙數為陰,單數為陽,風水塔層數一般為3、5、7、9、11、13等單數,而川江沿岸重巒疊嶂,至少風水塔都建在7層以上,又大都在山巅峰頂,氣勢頗為壯觀,雖然簡潔,但並不失為當地重要的人文景觀和標志性建築。

    中國塔著名研究專家、建築大師粱思成當年的助手張馭寰教授,在《中國塔》、《中國風水塔》專著中談塔的藝術處理時,都舉例了雲陽縣雲安鎮的文峰塔。雲安是長江一級支流湯溪河上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鹽業古鎮,6角形的7層文峰塔在鎮下游馬面山山頭,建造年代為明朝。它每層的檐口都做成挑角,形成曲線,使塔身給人一種“弧身”的感覺,非常美觀,是把曲線美運用於古建築中比較成功的一例。塔身土黃色,檐口下有繪畫和“回”字紋圖案,呈紅色,各層塔窗開設均不同,有長方形、正方形、扇形、圓形、六邊形等,使塔立面造形豐富、美觀。雲安文峰塔的建造藝術能成為一個范例,與雲安因鹽成為南來北往商賈雲集之地分不開,更是當地經濟的繁榮才帶來建築藝術的前行。

    名聞遐迩的文峰塔

    涪陵文峰塔就矗立在長江南岸高高的劉家山山脊,同治十年(1870)建造,塔身呈八角稜形,共9層,總高約40米,4輪台基,第一輪直徑達33.3米,再層層內收,步步高升的形式,遠看非常的莊嚴,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為涪陵一大景觀,譽為“城標”。奉節文峰塔建在縣城東南岸海拔約1400余米的烏雲頂上,勢若擎天,遠望可及,與雄偉的夔門構成一幅壯麗的水墨山水畫。這個重修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的文峰塔通高25米,共7層。站在塔前憑欄遠眺,東迎夔門朝陽,西送古城晚霞,一覽群山逶迤,實在令人襟懷坦蕩,塵慮盡消。

    川江支流眾多,大大小小幾百條,在這些支流上不計其數的風水塔中,重慶境內的合川文峰塔和前面提及的雲陽雲安鎮文峰塔,建造最為著名。

    合川文峰塔位於嘉陵江與長江二級支流涪江的匯合處,合川城區南津街,又名振興塔,因塔身呈灰白色,俗稱“白塔”。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由知州董淳始集資修建,9層八邊形塔身。道光十六年(1836年)知州李宗沆又增建4層,共為13層,通高62.2米,是川江支流甚至川江風水塔中少有的高塔,保存非常完好,被列為了重慶市級保護文物。

推薦閱讀:

泉州天後宮

濟南市華陽宮古建築群

山東濟南龍虎塔

濟南九頂塔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