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贛州開發區一古建築群亟待保護

贛州開發區一古建築群亟待保護

日期:2016/12/14 12:56:2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古建築群門前雜草叢生

    “這處100多年的古建築群,1988年12月就被列為贛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可是20多年過去了,相關部門一直沒有派人來修繕,現已變得破爛不堪,如果再不及時維護,就將有倒塌的危險。”4月21日,家住贛州開發區湖邊鎮梨園村的肖先生如是對記者說。

    當日上午,記者來到贛州開發區湖邊鎮梨園村,遠遠就看到這片古建築群:氣派的門庭、古樸的屋瓦、精美的花窗、高聳的院牆,青磚黛瓦之間,仍能看出宅院主人當年的豪奢和富足。記者近前看到,門庭上方的花鳥、人物等石雕栩栩如生,盡管歷經風吹雨打,但色彩仍然鮮明。大門左側牆壁上有一塊長方形的石碑,碑上刻有“贛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梨芫居民建築群”字樣。然而,門庭兩側長滿了雜草,圍牆左右兩個紅石雕刻的窗花已經破損。走進古屋,有前廳、正廳、後廳,宅院裡大廂房穿小廂房,大客廳連小客廳,大天井套小天井,其建築系土木石混合結構,建築工藝融木雕、石雕、磚雕為一體,極具觀賞價值。然而,院內的天井、石階、地板上隨處可見雜草和青苔。院落間的牆體斑駁,木質門窗發霉且破損嚴重,無人居住的房子裡堆滿了雜物,一些房間還飼養了家禽,污穢不堪。

    在古建築群後院居住的肖承旺老人今年89歲了,他告訴記者,十幾年前,這幢老宅還有十五六戶人家居住,現在只剩5戶人家,其他人都搬到外面新房居住了。肖承旺說,20多年前老宅被確定為“贛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後,他並未見相關部門來維修過。如今,古建築群下雨天到處漏水,院內許多廂房的圍牆都倒塌了,木雕、石雕損壞很嚴重。居住在中廳右廂房的陳女士說,每次刮大風時,屋頂經常有瓦片被吹落下來。此外,房子是土木結構的,沒有配備消防設施很不安全。如果再不及時進行維修,這片古建築很有可能就會倒塌。梨園村民呼吁政府部門盡快修繕,不要讓這片百余年的古建築群成為廢墟。

    當日下午,記者來到贛州市文物管理局了解情況。該局文物執法科一名夏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梨芫居民建築群建於清代,大小房有50多間,面積幾千平方米。抗戰期間,蔣經國、蔣方良曾在此創辦了“江西省第二保育院”。贛州撤地設市後,將此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對於該處古建築群的現狀,文物管理局也很重視,並經常派人前往查看,督促居民注意防火。然而,由於該建築群屬於私人產權,根據《文物法》“誰使用誰維修”的規定,他們想修繕也很為難。如果要想對該古建築群進行全面的修繕,他建議擁有該古建築群產權的戶主向當地村委會反映,再由村委會向贛州市博物館、文廣局申請,爭取能得到相關資金的支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