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山民族崖墓群
日期:2016/12/14 12:34:1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石城山崖墓群位於橫江鎮及雙龍黃格等地,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了從漢朝開始一直延續到宋明時期的僰人文化及在這一時期的生活狀況,對僰人文化的歷史研究有積極的研究作用。
石城山崖墓群有5個分布點,總共177座,分別是位於橫江古鎮北斗巖的宋代崖墓群,位於雙龍鎮五星村天堂溝宋代崖墓群、水井村西北雷打石明代崖墓群,位於宜賓縣城西60公裡復龍鄉春天村三十六臂山巖壁上宋至明代崖墓群、慶高村黑石頭明代崖墓群。這五處崖墓群均保存完好,其中最集中的要數雙龍五星村天堂溝的23座崖墓。
23座崖墓在巖壁上橫向排列,墓門面東而向,分布在長180米,寬35米的范圍內,非常壯觀。幾乎每一個崖墓上都還可以明顯的看到門楣上鑿有“〔”形凹槽,形似屋檐。門外左右側或上下壁上浮雕有人物、動物及仿木建築圖像,還有兩座尚未鑿成。
據了解,該墓群為宋代時期留下,墓門高分別為0.9米-0.97米,寬0.82米-0.89米。墓室分別為1.76-2.3米,寬1.78-1.96米,高1米左右。墓室皆平頂。
令人最為驚歎的是每座墓外都雕刻著不同的圖案,有的墓門外左右兩側各浮雕一持斧武士,手執叉,裙衣齊膝,門楣上及武士旁浮雕有建築圖像;有的門左右側各浮雕一持斧武士,頭戴笠形帽,裙衣過膝;還有的雕刻了一獅形動物和仿木建築圖像,門左右側各浮雕一頂盔甲持斧武士,門下壁浮雕一龍。
最為豐富的,當屬其中一個墓,它的門左右兩側各浮雕一仿木柱圖像,柱頭旁各浮雕一頂盔貫甲武士,兩手抱放胸前,左側武士的後邊浮雕一人牽馬,馬作行走狀。
“這些浮雕在歲月的侵蝕下,完好地保存至今,還能從浮雕上看出來崖墓時代的文化和生活習俗。目前,這些浮雕已經成了歷史文化的重要考證素材。同時,也反映了僰人當時的等級地位。”鄭啟友說。
目前,已經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單位的石城山民族崖墓群,在受到當地村民自發保護的同時,也越來越受到外界關注。“石城山民族崖墓群,記錄了從漢朝開始一直延續到宋明時期的僰人文化及在這一時期的生活狀況,崖墓上雕刻的畫也表明了僰人是一個農耕尚武,也是崇拜生命的一個民族,僰人文化的歷史一直沒有史書記載,所以在學術界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四川省歷史學會理事、宜賓市歷史學會副會長駱為榮說。
推薦閱讀:
川滇之間活化石——橫江古鎮
列山古墓群
北京千年古墓群重見天日
磁縣北朝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