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水寺
日期:2016/12/14 12:54:3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聖水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內江市中區西北部壕子口,沱江右岸,距市區約2公裡。始建於唐鹹通年間(860─873)。因該寺後山有泉水溢出,終年不竭,被視為“靈泉”、“聖水”,故名。宋初擴建後更名為“興慈禅院”,又名“聖水興慈寺”,宋末復名“聖水寺”。
聖水寺自唐宋以來歷代均有修繕。明末清初毀於兵燹,清康熙、雍正年間有一次大規模復建和擴修。寺廟占地20000余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有大小廟房170余間,極盛時常住僧眾達300余人,號稱“中川第一禅林”。現存主體建築按東、西、中分布。東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西為古大悲殿,中為說法堂。寺後山巖存唐宋以來摩崖造像67龛450軀。大悲殿有晚唐作品千手觀音摩崖造像,高寬各8米,雕工精湛。
寺內還有宋代和明代石拱橋、石坊及歷代名人碑刻、巖刻20處。地藏殿天花板繪有玄獎取經圖,人物生動,筆法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