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頭鎮前山二村武舉人家山牆
走進臨海民間傳統村落,讓人感到最美的是一座座山牆。那灰黑的、斑駁的山牆,在尉藍的天空下顯得既壯美又滄桑,仿佛是一件件精雕的藝術品,值得細細品賞、慢慢解讀。
山牆,在臨海常被稱為“燦頭”。古代建築一般都有山牆,它的作用主要是與鄰居的住宅隔開和防火。
最近幾年,我一直在尋訪明清、民國時期的房屋,這些房屋的山牆形式多樣、紋飾繁多。它們把古代的灰雕、石雕、磚雕三合為一,體現了古代匠人們的創新意識和精巧技藝。
山牆大體有三種形制:一是“人”字形;二是“鍋耳”形;三是“波浪”形。“波浪”形就是五花山牆,俗稱馬頭牆,這實際是對“鍋耳”牆的美化,其形狀很像古代的官帽。這種波浪起伏的馬頭牆結構,寓意官運享通,連升三級,普通百姓是基本不用的。有的山牆上方、邊角有用“笏頭碣”的,堪稱江南“嫩戗發戗(即子角梁起翹)”之特色。
不難看到,山牆的中上方,大都雕有精致的獅子、麒麟、壽星、八仙之類吉祥圖;也有的雕著“福”、“祿”、“祺”、“祉”之類的吉祥文字,但以福字最為普遍,因為“福”意味著“壽山福海”,“多子多福”,這體現了百姓最普遍的內心想法,也最為百姓所喜愛。
我市古建築山牆的中間大都開個正方的,或六邊形的小窗戶,周邊是精雕的花草圖案。要是窗子開在樓下的,用石花窗的較多,這類古窗品種也繁多,意義上吉祥富貴,有“雙龍戲珠”、“龍鳳捧壽”、“雀祿封侯”、“五福臨門”、“劉海戲金蟾”、“仙姑獻花”等;造型上多姿多彩,有戲文紋、動物紋、十字方錦紋、萬福流水紋、壽字紋、銅錢紋、花草紋……
山牆的下邊有開扇小門的,這既方便於居住者進出,也利於空氣流通。講究的屋主會在門的下方放上精致的“戶對”,這樣的房子,前門必有“門當”,這叫做“門當戶對”。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山牆人字形上方的裝飾圖案是十分豐富的,這把中國的灰雕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所雕的圖案有龍鳳呈祥、麒麟送子、鳳凰牡丹、獅子搶球,蝙蝠、八吉、暗八仙、花草紋飾及龍鳳圖騰等中國傳統裝飾吉祥圖案。
在古人的心中,建造一座四合院,山牆的裝飾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古代,山牆與枓、拱、昂、柱一樣,要裝飾什麼樣的規格及圖案是受等級制度限制的,這在宋《營造法式》一書中有祥述。因而,山牆的裝飾也往往反映出主人的社會地位及其文化品位。
古代山牆在歲月的長河中歷盡飽經風霜,它經不住漫長風雨的摧殘,更經不住人為的毀滅性打擊。不少人還記得“破四舊,立新功”的那段時間,村民們用錘子、鑿子對古代留下的文化遺產肆意破壞,不少山牆斷殘損毀、煙消雲散。
古代山牆與古牌坊、古橋、古井一樣,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有著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它們的造型,就是先民們祈吉納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象,它體現了我市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蘊,同時也是我市歷史民俗文化得以傳承的一大根源。
而今幸存完美的古代山牆已不多見,它們漸漸地、淡淡地離我們遠去。我不知道,它們曾經璀璨的光芒還會閃亮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