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羅莊城遺址發現一塊留有古人手印的漢瓦

羅莊城遺址發現一塊留有古人手印的漢瓦

日期:2016/12/14 12:51:2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近日,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在對羅莊城遺址進行地面調查時,意外發現一塊印有兩千多年前古人手印的漢瓦。手印指節清晰,手掌面積要小於現代人。深埋於泥土中的手印,兩千多年後和有緣人相握在一起。

    采集地面文物

    發現手印漢瓦

    羅莊城遺址位於東海縣溫泉鎮駐地東的羅莊村南郊,當地人稱之為“後老城”,2011年12月19日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對遺址進行巡查並采集地面文物。

    據介紹,遺址東部因大量取土形成陡坡,從坡底水溝裡采集到陶罐、陶豆的殘片具有春秋時期的工藝特征,城內地表散布大量繩紋灰陶殘片,經初步判斷,成器時間應為漢代。

    “因為遺址表面曾出土過很多陶罐、陶瓦,發現漢瓦並不新奇。”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工作人員說,“在清理完這些漢瓦表面的泥土後,發現有一塊瓦片上有一處凹痕,呈連續的波浪紋。當時我就下意識地用右手摸了摸,結果發現是五個指印,但方向相反,是左手印。”

    這塊漢瓦上的手印應該是古代制磚工匠,在磚坯制成之後、燒制之前按下的。從瓦片的制作工藝可以大致斷定為漢代早期,工匠為什麼要在瓦上留下手印不得而知。

    手指纖細

    手印主人可能是女匠人

    如果說每個人身上有哪個地方與他人不同,那肯定非指紋莫屬。記者在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看到,留有古人手印的漢瓦長28厘米、寬20厘米,可以斷定為用於地面建築的大瓦片。瓦上的手印為半個手掌,指節清晰,手指纖細,不排除是位女性工匠。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工作人員說,“漢代15歲至18歲的男性按規定要服役,剩下的女性和老弱病殘當匠人的很多。在發現這塊瓦的時候有位女性文保志願者也在場,她將自己的左手放在那個手印上,兩只手恰好吻合。”

    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工作人員表示,或許手印的主人個子矮小,也可能是男性。從手印的深度來看,應該是制瓦坯的匠人無意按上去的。情況到底怎樣,如今只能猜測,這位匠人沒有留下名字。

    制作工藝鎖定年代

    “兩只手”重疊留無盡遐想

    目前,考古工作者能通過瓦片上所留痕跡,來區分它們的成型工藝。印有古人手印的瓦片使用了泥條盤築法燒制而成。所謂泥條盤築法,即把泥料搓成長條狀,按瓦片形狀盤繞、疊築再拍打成型。

    早期泥條盤築產品的圓度較低,水平條狀痕跡明顯,隨著工藝的改進,條狀痕跡逐漸消失。通過這些細節,我市的考古工作者可以斷定這塊印有古人手印的瓦片為漢代初期。

    保存在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的漢瓦手印具有很高的價值。考古人員表示,“因為兩千多年前古人的指紋留在上面了,這些指紋可能是古人在捏制瓦片時留下的。如果能搜集到各個朝代古人的指紋,把他們進行對比,就能從中尋找到人類指紋的變遷軌跡。”

    “兩只手”重疊,仿佛能觸到古人的溫度。雖然古人的生命早在兩千多年前消逝,但古人的手印留給今人無盡的遐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