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距黎川縣城40多公裡的華山墾殖場洲湖村山坳中,又稱“船屋”、“船形古宅”,建於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規模宏大。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夫第”古建築呈三角形,東窄西寬,從高處俯視,它的外觀呈船形,由“船首”、“船身”、“船尾”三部分構成。船首錐形,朝向東方;船身正方形,坐北朝南,船尾呈長方形,四平八穩。“船形古宅”整體走向北偏西,和周邊山谷走向完全一致,適應山谷局部氣候環境,順風順水。這一走向有利於冬季避風取暖,夏季通風涼爽。而“船形古宅”內的房屋則坐東朝西,有利於采納山谷陽光。
推薦閱讀:
徐州:奎山塔遺址
曲靖會澤縣娜姑鎮
西周 獸面紋貫耳壺
太原西銘廣仁寺發現珍貴經幢
據《黎川縣志》載:洲湖大夫第“建築面積約10畝,房屋高6米,磚木結構、一進三廳、每廳三層,共108間。”該建築磨磚對縫,渾然一體,在它的周圍數座古屋護衛環繞,形成一片頗為壯觀的建築組群,猶如一城堡。整個宅第采用磚木結構和硬山式結構,外磚內木,青磚灰瓦,渾然一體。共有三進、九棟、十八廳、三十六天井、一百零八間房,結構緊湊,層次分明。該建築不僅規模宏大,而且設計精巧,所有的正房一側均有片房,二片房、三片房拱護;橫廳、書房、雜房、工房、廚房、膳房、廊道錯落有致;36座大小天井通風采光,疏漏積水;三堵防風防火牆間立其中,將108間房屋分隔成幾個區域;排水系統設計科學,160年來水火無憂。圍牆之內照壁高大,廳堂明亮,雕樑畫棟,天井與回廊相溝通,棟樑伴護牆而伫立,整個豪宅結構完整,布局合理,設計獨特,氣勢磅礴。
從右前側的大門進入“大夫第”,為一個開闊大院。面積約為800平方米,地面用大小相當的鵝卵石鋪砌而成,干淨平整。院子外側是高大的照壁,壁檐由星斗裝飾,花紋繁復,色彩艷麗。據悉,照壁中間原來寫有一個大大的“馮”字,字體暗紅色,上面是雲彩,下面波浪,可惜破“四舊”時字體被用石灰漿抹去,只留下一面大大空空的牆壁。
“大夫第”大門開在“大夫第”主體建築的中軸線上,開闊氣派。門框用大青石壘砌而成。門楣上有四個向外凸起、切面呈正六方形的石柱。石柱子長約一尺,柱頭直徑約半尺,刻有菊花狀花紋,當地人稱之為“大方華門”。“八方華門”之上有一匾額,原寫有“大夫第”三字,字體端正,字跡剛勁有力。但匾額已被人鑿去。
從大門進去依次是前廳,中廳和後廳,廳與廳之間有天井相隔。前廳兩側樓上有吹鼓房,兩房相向及向後各開有一個小孔,共有四孔,這樣做一舉兩得,既讓下人回避,又起到了音箱共振共鳴的效果。當主人辦紅白喜事時,鼓吹手就立於其中,或拉或彈,曲聲缭繞,傳遍船宅。中廳後各開有一門,供婚喪節慶使用、兩側各有通道,供常人行走。後廳比前廳和中廳都大,設有祖宗牌位,供祭祀時用,兩側牆壁上各掛有兩塊屋主的同僚贈送的賀壽木匾。前、中、後三廳都不帶有任何家具,顯得深遂空曠。廳堂兩側各有三根杉木立柱,柱子一抱來粗,根根相若。廳頂的屋架采用抬梁和穿透式木架構,梁橼處處浮雕,斗拱、雀替、斜撐雕成各種花鳥人物樣式,就連燕子巢也雕成各式各樣的動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廳堂兩側均有片房、大片房、三片房拱護。每房兩層,有單獨的客廳,住房和樓梯,自成體系,別具一格。門窗雕飾,或花或鳥,或人和獸,豐富多彩,但又不乏主題意旨。縱觀“大夫第”的門窗圖案,有哺乳幼仔的蝙蝠,有展翅欲飛的仙鶴,有含花狂奔的梅花鹿,還有送喜報春的喜鵲,暗合了福、壽、祿、喜之意,造型生動,線條流暢,刀法細膩,具有強烈的象征型和觀賞性。
推薦閱讀:
徐州:奎山塔遺址
曲靖會澤縣娜姑鎮
西周 獸面紋貫耳壺
太原西銘廣仁寺發現珍貴經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