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大華電影院將成五星級“文物電影院”

新大華電影院整修方案效果圖

現在的大華電影院顯得很衰老

現在的大華電影院顯得很衰老
從1936年至今,南京新街口核心區內最落魄也最具歷史價值的建築之一大華電影院已經73歲高齡了。記者昨日獲悉,從去年9月17日停開一年多後,大華電影院的整修方案已經上報市政府,只待批准就可開工。
整修後的大華電影院將保留其作為省級文物的氣派大廳,並恢復內部精美的天花,同時在後樓翻建成地上地下共4層的建築,打造成五星級的影院。這將是新街口眾多高檔影院中第一個“文物電影院”。孫潔/文辛一/攝
大廳將恢復精美玻璃天花
據了解,大華電影院和中山東路1號的中國工商銀行屬於目前新街口僅剩的幾座民國建築,1992年就被列為市級文保單位,2002年升格為省級文保單位,原名為大華大戲院。
作為民國建築之美,大華大戲院的特點就在於“中西合璧”——12根大紅圓柱支撐著整個房頂,天花、牆壁、梁枋則施以彩繪,欄桿扶手上有雕飾,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圓柱和天花上都有金粉,圓柱上有鳳凰盤旋,大華1992年曾經大修過,不過這些地方都是按原來的樣子刷新,沒有動過。”在這裡工作剛好滿30年的大華老員工劉幸友說,“天花板現在是金色方格的,做了好多燈,可我剛來時,上面原來是玻璃的,雕花的玻璃,而且是透光的,上面原先是高窗,可以采光的,可精美了。”
這次新整修工程的設計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周琦告訴記者:天窗玻璃是大華的西式之處,借鑒的是歐洲教堂建築中常見的彩色鑲嵌玻璃。整修方案裡,大廳是作為文物部分保留,大廳兩側在上世紀90年代後興建的紅色瓦廊將拆除,而影院外牆的黃色水磨石子牆面作為歷史的印記將被保留,“修舊如舊,恢復原來樣貌,文物要講究原真性。”
方案要求保持“民國身段”
據劉幸友介紹,原來的大華電影院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面就是挑空的大廳,兩側一側做售票處,一側是觀眾出口;而後樓是兩層的放映廳,“一樓是一個1000人的大放映廳,二樓是幾個小廳,合計1800座。後來迎合市場,把一樓的千人大放映廳改成了商場租了出去。原來的放映廳都是坡形的,要改商場自然要把地拉平,感覺很低矮,實際以前是個又大又氣派的廳。”
而根據本次整修方案,後樓將被翻新成4層建築。其中,地下一層挖地下車庫,地上三層,一層做娛樂休閒配套項目,二、三兩層層高高達7米,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放映廳。目前影院北側的中央商場高24米,整修後的大華電影院大約高20米左右。據透露:此前方案是電影院體量要擴大,將目前與中央商場之間的空隙部分全部填滿,與中央商場對接。不過規劃部門希望維持大華在民國時期的建築體量,建築高度、邊界最好都不要大動,因此取消了擴充邊界的原方案。不過新方案裡,大華電影院和中央商場方面仍希望彼此連通,可能會在2樓采用過街天橋等方式建設專用連接通道。
千人“樓座”將告別南京
劉幸友告訴記者,新的大華是按照五星級影院的標准來打造的,還是做影院。“我想硬件上肯定不會比華納、德基、萬達的影城差,我們是一樓的黃金鋪位,比窩在頂樓的許多影城位置要好;而且我們會比它們更具吸引力,因為我們是文物啊,是優秀的民國建築,不要說一些老南京市民喜歡來這裡懷舊,而且作為旅游景點也值得一看。”根據設想,整修的大華電影院還可能恢復“大華大戲院”的老名稱,並延用手繪海報展現其獨特的歷史底蘊。
據悉,上海的大光明影院整修後就作為旅游景點開放,特別是其“樓座”,也就是那種千人的大廳,二樓有個小半層的,特別具有歷史感。但設計人員告訴記者:這種“樓座”過去很輝煌,卻已經不適應現在的觀看需要。現在的影城放映廳都偏小、廳多,給觀眾多種選擇,安靜舒適感都大大提高。再要恢復樓座只能是個擺設,加上原始樓座已經不存在,因此大華的整修方案裡放棄了恢復一層的“樓座”。
記者了解到,目前大華南側門樓就是危房,一直都有安全隱患。因為其余老影院或拆或賣,主管公司獲得了一定的經濟補償,因此完全有資金、也一直有計劃把“大華大戲院”留住,雖然樓座不恢復,不過它仍將是南京最具歷史價值的影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