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興城祖氏石坊
日期:2016/12/14 12:52:4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明崇祯三年(1630),崇祯皇帝中反間計誤將袁崇煥凌遲處死後,為籠絡、安撫袁氏部下,先後為鎮守遼西的大將祖大壽、祖大樂堂兄弟建旌功石坊,以讓他們繼續效忠朝廷。這兩座石坊造型都是仿木結構,四柱三間,單檐庑殿頂式,南北相距85米,合稱祖氏石坊。石坊是古代建於街道路口,或祠堂、衙署、橋梁前用以標榜功德、宣揚禮教的門洞式建築。
南側祖大壽石坊俗稱“頭道牌樓”,建於明崇祯四年(1631),用灰白花崗巖建造,高11.5米,寬15米,檐頂築一石塔。正樓下有三重額枋,上層正面(南)陰刻“忠貞膽智”,北面陰刻“廓清之烈”,以褒獎祖大壽膽略與戰功。然而祖大壽(1579-1656)下場卻頗似李陵,“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復有忠義;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個裡外不是人”,是對其一生最好的總結。
正樓三重額枋中、下層南北面內容相同:中層陰刻“四世元戎少傅”;下層陰刻祖氏四世官爵:“诰贈曾祖榮祿大夫、提督遼東左都督少傅祖鎮;诰贈祖父榮祿大夫、提督遼東左都督少傅祖仁;诰贈父榮祿大夫、提督遼東左都督少傅、原任遼陽協守副總兵、左軍都督佥事祖承訓;欽差經理遼東、掛征遼前鋒將軍印、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少傅祖大壽”分隔祖氏四代官名的標點是我加的,不知有沒有亂點。
石坊上密布精美的浮雕,圖案包括出征圖、交戰圖、受降圖等人物形象,以及雙龍戲珠和各種動、植花紋。從石坊一角就可看出它的精美程度。祖大壽石坊曾於1969年拆除,1988年又在原地復立。
石坊中間兩石柱的南北各靠有一對石獅。石獅拱背向路中間側首,相對凝視,甚是威嚴。
北面祖大樂石坊俗稱“二道牌樓”,建於明崇祯十一年(1638),用赭色巖石建造。祖大樂名氣不如其堂兄,其石坊高16.6米,寬13米,形制比祖大壽石坊瘦長,因而門洞顯得特別高。此坊也為單檐庑殿頂,正樓下二重額枋,廊柱上用楹聯代替了祖大壽石坊的人物浮雕。
祖大樂石坊上層正面陽刻“登壇駿烈”,豎文小字邊款:左“巡按遼東兵部侍郎方一藻題”,右“崇祯戊寅歲次仲秋吉旦”。下層南北均陽刻四世官爵,共四行:“诰贈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鎮;诰贈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仁;诰贈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晉榮祿大夫、援剿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祖大樂”。居中兩石柱正面陽刻對聯:“桓糾興歌,國倚干城之重;絲綸錫寵,朝隆銘鼎之褒。”這些文字說明了明王朝在內憂外亂的時代對這個武將世家的恩寵。
祖大樂石坊背面陽刻“元勳初錫”,豎文邊款:左“整饬寧前兵備左參政蔡懋德題”,右“崇祯戊寅歲次仲吉旦”;下同樣陽刻四世官爵。居中石柱陽刻對聯:“松槚如新,慶善培於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譽於千秋。”
推薦閱讀:
遼寧興城白塔峪塔
遼寧興城磨石溝塔
溫州南田鎮古民居被大火吞噬
四川遂寧龍鳳古鎮發現宋代窯場堆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