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迦太基古城遺址

迦太基古城遺址

日期:2016/12/14 12:33:5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突尼斯,迦太基古城遺址,文化遺產,197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公元前6世紀起,迦太基發展為覆蓋了地中海沿岸大部分地區的巨大的貿易帝國,孕育了燦爛的文明。但在公元前146年被古羅馬滅亡,新的羅馬-迦太基城在原來的廢墟上重建起來,這是僅次於意大利羅馬的第二大城。現在的古城遺址主要是這一時期的建築。

    古代迦太基人城邦遺址坐落在北非突尼斯北部丘陵起伏的三角半島上,距首都突尼斯城約18公裡,瀕臨地中海,扼守突尼斯海峽,據東西地中海要害,是世界上著名的古城之一。往日,迦太基帝國曾勢力強大,疆土遼闊,囊括北非沿岸、西班牙中部、巴利阿裡群島、科西嘉島、撒丁島、西西裡島和馬耳他島,首都迦太基富極一時。歲月流逝,今天所見到的已是遺跡中的遺跡了。

    相傳,公元前814年,腓尼基蒂爾王國(位於今黎巴嫩西海岸)公主愛麗莎因其兄庇格瑪隆在國王穆托死後,排斥她而獨攬大權。為免遭迫害,愛麗莎挾財寶與僕人飄洋過海,在突尼斯登陸,受到當地人的歡迎。她向部落首領馬西塔尼求借一張牛皮之地棲身,得到應允。於是她便把一張牛皮切成一根根細絲,然後把絲連在一起,在緊靠海的山丘上圍起一塊315公頃的地皮,建起了迦太基城(腓尼基語,"新城"的意思)。因此,大家奉她為皇後。現在,在迦太基山坡上的蒂東皇後旅館,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公主而建的。

    公元前654年,迦太基人征服了伊維薩島、西西裡島和撒丁島;前535年奪取科西嘉島。公元前264~前146年,迦太基同羅馬帝國進行了3次布匿戰爭。第三次戰爭以迦太基失敗而告終,迦太基被夷為平地,成為羅馬治下的阿非利加省。公元前122年,羅馬人重建該城,同時修建了一座圓形競技場和一座圓形劇場。羅馬人還修築了巨大的馬加爾蓄水池和著名的安東尼浴室,工程從哈德良執政時期開始,到公元2世紀中期安東尼·皮厄斯當政時竣工。公元439年,迦太基遭到汪達爾人的洗劫。一個世紀後,又淪為拜占廷的屬地。在這裡產生了第一所基督教拉丁文學院。許多著名的基督教衛道士如德爾圖良、西普裡安以及名重一時的聖·奧古斯汀都曾在此生活、寫作過。公元698年,阿拉伯人哈桑·伊本·諾曼率部侵入該城,迦太基又被夷為平地,成為阿巴西特的政府所在地。

    今天看到的迦太基殘存的遺跡多數是羅馬人在公元前146年到公元439年占領時重建的。該城曾發展為當時僅次於羅馬城的第二大城。從殘存的劇場、公共浴室和渡槽等遺跡可知當時工程之浩大,設計之精美。當時主要建築有長34公裡、高13米、厚8米的城牆以及宮殿、神廟、別墅、住房、公共浴室、競技場、跑馬場、劇場、基地和港口等。

    安東尼浴室緊靠海邊,規模巨大,面積達3.5公頃,在古羅馬的浴池中名列第四。沐浴在古羅馬時代占有重要地位,人們往往把浴室看作是社交活動的場所,在那裡會見親朋,縱論國家大事。由於年代久遠,浴室上部的建築物已蕩然無存。雖臨近大海,浴池用水卻是從60公裡以外的扎古旺通過渡槽引來的。可蓄水3萬立方米的馬加爾蓄水池,至今仍在使用。

    古城內發掘的腓尼基時代的遺物,大多是墳墓、石棺、墓葬品等。有幾具公元前400年的石棺,棺蓋上有死者的雕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陳列出來的墓葬品有水壺、陪葬者石雕像和裝飾品等。

    羅馬劇場矗立在一座公園的小山之上。這個露天劇場共有21級,分3個部分,各用柵欄隔開,樂隊席後有5個大台階,舞台前都有幾個壁龛。後牆有3個門,舞台兩側的門直通劇場外面的柱廊,舞台對面是半圓形的觀眾席,全部用石頭制作的,一層一層上去,把整個舞台圍住。

    此外,還有古老的迦太基神廟等遺跡。迦太基神廟高大宏偉,氣勢莊嚴,富有古希臘的建築藝術特色。在神廟裡可以看到發掘起來的一層層堆積著的石碑和盛放祭神後的兒童屍骨容器。

    為保存古城殘留下的遺物,突尼斯政府在這裡新建了一座博物館。館內保存並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人們可從中了解古代突尼斯人對世界文化發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迦太基,是地中海地區古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對北非馬格裡布具有重要影響。它象一個文明匯集的櫥窗,透過它可窺見歷史的豐富多彩。但作為突尼斯市的一個住宅區,古城遺址的完整性正受到城市高速發展的威脅。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一項拯救遺址的活動,迦太基被列入其內。197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突尼斯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於1985年宣布迦太基和西迪塞伊德村方圓600公頃土地為保護區,基本上禁止新的建築工程。政府也正籌劃把整個迦太基古城建成一個"國家考古公園",以保全這一偉大的古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