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峨眉山六大古寺之冠——聖壽萬年寺

峨眉山六大古寺之冠——聖壽萬年寺

日期:2016/12/14 12:40:2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峨眉山萬年寺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寺院,踞觀心嶺下,門迎大坪、牛心等寺和石筍、缽孟諸峰,海拔1020米。

    萬年寺創建於東晉,時名普賢寺,唐僖宗時慧通禅師重建,更名白水寺;宋代易名白水普賢寺;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鈞御題“聖壽萬年寺”,簡稱萬年寺,為峨眉山最早的六大古寺之一。

    晉隆安3年(公元399年),道安門人慧遠之弟慧持,以“欲觀瞻峨眉,振錫岷岫”,辭遠入蜀,不久上峨眉山創建普賢寺。唐僖宗時(公元887—888年),慧通禅師來山駐錫,以山形象火,寺院屢建屢毀,改“三雲二水”壓抑火星,將普賢寺改為白水寺,牛心寺改名臥雲寺,中峰寺為集雲寺,華嚴寺為歸雲閣,華藏寺為黑水寺。(黑水寺建在今黃灣鄉黑水村的二逗巖上,已廢,與金頂的華藏寺是兩個寺院宋太平興國五年,寺僧茂真和尚奉诏入朝,太宗賜詩嘉獎。歸來後,重興六寺。朝廷派張仁贊賜尚方金三千兩,鑄普賢銅像供奉寺中,易名白水普賢寺。普賢銅像通高7.85米,重約62噸。佛像高3.64米,趺坐於大象背之蓮花座上。蓮座高1.39米,直徑2.22米。六牙白象四足各踏一蓮花磴。普賢菩薩遍體貼金,頭戴雙層金冠,雕飾精巧。

 


    峨眉山萬年寺中乘象端坐的普賢菩薩

    明嘉靖十三年,別傳禅師鑄銅佛大像三尊,置寺之毗盧殿,鑄銅鐘三口,最大的一口懸掛聖積寺(現移至報國寺山門對面),小的兩口分別安放在毗盧殿和永延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明神宗朱翊鈞為母親慈聖皇太後祝壽,诏令住持台泉整修寺院,並賜金,築磚殿罩於普賢銅像之上,題額“聖壽萬年寺”。

    萬年寺的歷史悠久,高僧輩出,佛教文物十分豐富。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峨眉山聖壽萬年寺銅鐵佛像”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8月16日,經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公布,無梁磚殿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的珍藏文物十分豐富,品位極高。如佛像、“佛門三寶”(貝葉經、佛牙、御印)、法器、書畫、匾對、寺院建築、寺院裝飾等等。

    萬年寺的寺院布局十分精美,整座寺院坐西朝東,依次為山門、觀音殿(彌勒殿)、般若堂、毗盧殿、磚殿(普賢殿)、三寶樓(行願樓)、貝葉樓、巍峨寶殿和大雄寶殿。山門、般若堂、觀音殿(彌勒殿)、三寶樓、貝葉樓為20世紀八、九十年代新建。以山門、觀音殿(彌勒殿)、毗盧殿、般若堂為前庭,磚殿、三寶樓(行願樓)、貝葉樓為中部,巍峨寶殿、大雄寶殿及兩廂為後部,前後呼應,三點相連,承上啟下。巍峨寶殿和大雄寶殿並廂房組成四合院,四面回廊,寬敞舒適。全寺除磚殿為磚石穹隆頂外,其余均為木結構,穿逗式梁架,重檐歇山頂,小青瓦屋面,座5級平台,前後高差近5米。寺內園林頗有特色,物種豐富,珍品很多。

    白水池中,山影斜橫;寺外紅葉,迎秋放飛。是水似風,白水秋風。“白水秋風”自然佳景,被清代文人譚鐘岳譽為古“峨眉十景”之一。該寺因供奉普賢銅像馳名,海拔高度較低,歷史上有許多達官顯貴以及文人騷客常來於此,唐代的李白在萬年寺期間,寫出了許多名篇,脍炙人口,流傳至今。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朱德、陳毅、賀龍三大元帥在工作之隙,先後來到萬年寺賞蘭品茗。著名的峨眉山“竹葉青”茶葉就是由寺僧創制,陳毅元帥在寺中取名的。目前,寺院還有茶山約20畝。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