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平會館戲樓
日期:2016/12/14 12:55:2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陽平會館戲樓位於崇文區西北部,北京前門外小江胡同。史料記載,陽平會館是清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由山西平陽府及周邊20余縣商人聯合修建。會館建築雄偉壯觀,是一座12檩卷棚前後雙步廊懸山頂,由戲樓和三進四合院組成。
戲樓內部,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看台分兩層,二樓正對戲台,是卷棚頂前軒式的官廂,兩側也為看台,可放桌凳。看台護欄有雕花欄板和望柱,四角都設有樓梯,供人上下。
戲台平面近方形,突出於場內,呈前軒式。戲台分上下3層,上有通口,下有坑道,可設置機關布景。在戲樓兩側的牆壁上繪有壁畫,設有神龛,供祭祀神祖之用。
戲樓內原來高懸幾塊巨匾,現在僅存墨地金字木匾兩方,其中一方由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家王铎題寫的“醒世铎”匾額已被妥善保存。
前門外小江胡同。會館始建於明代,後幾經修葺。戲樓後建和改建於清乾隆年間,雄偉狀觀,系一座12檩卷棚前後雙步廊懸山頂。
樓下場地蹭為方池,放置方桌、長凳,是一般看客的坐席。戲台平面近方形,突出於場內,呈前軒式,前有台柱一對,上有廊庑,戲台分上下3層,上有通口,下有坑道,可設置機關布景。在戲樓兩側的牆壁上繪有壁畫,設有審龛,供祭祀神祖之用。面對戲台的後壁嵌有石刻四塊,記載會館建置沿革的歷史和重修情況。由於風化和人為的嚴重破壞,大多數字跡不清,只能辨認“陽平”和部分字跡。
原戲樓內高懸巨匾數塊,現僅存墨地金字木匾兩方,其中一方為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家王铎寫的“醒世铎”。
陽平會館戲樓是北京現存規模較大、建築考究、保存又比較完整的清代風格民部戲樓佳作,對研究會館的布局和戲劇發展史有一定的科學價值。1984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