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東街:一代名相高拱故居
日期:2016/12/14 13:09:5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新鄭市區東街的亭旨胡同、八卦洞胡同、仁義胡同始建於明朝,現多處遺存有近500年歷史的明朝宰相高拱故居的古建築,有皇帝敕造並親筆提名的鑒忠堂、設計奇特的八卦洞……記者近日來到新建市區東街,親身領略了積澱深厚的歷史文化。
智建八卦洞,免糧救新鄭。從新鄭市區的商業步行街沿東街向西走約100多米路南,就來到遠近聞名的八卦洞。窄窄的胡同兩側,遺存有好幾處大青磚建造的老房子,雖然看起來飽經風霜,卻讓人產生一種厚重的感覺。52歲的高拱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高鴻賓熱心地告訴記者“要說八卦洞,就得先說說高閣老。”他指著周圍一帶的房子說,從仁義胡同往北,還有八卦洞和東街北邊的亭旨胡同等地,都是高閣老的故居。
據史料記載,高拱於明正德年間生於新鄭,出身官宦世家,十七歲魁於鄉,嘉靖進士,曾任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隆慶時為首輔,萬歷時為顧命大臣,是明朝中後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據老輩人講,高閣老自幼聰穎異常:“五歲擅對偶,八歲誦千言”。雖官至相位,但不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體恤民情,更不忘家鄉父老。據傳,建造八卦洞之舉便是有力佐證。
八卦洞本名澄心洞達觀亭。相傳高閣老有一次回新鄭探親,聞知久旱不雨,秋糧絕收,饑民流離,頓時心急如焚。情急之下向皇上奏陳災情,請解萬民於水火,免納皇糧。在皇上要親視災情之際,當地既高興又心焦:見駕之事無上榮耀,但縣衙連拿出隔夜之糧都捉襟見肘,大興土木建迎駕行宮更是讓眾人無計可施。高閣老慧心獨到,提議建造八卦洞。不足半月,一座五丈長、三丈寬、三丈高沒有大梁且造型別致的兩層行宮,在縣城東街南側竣工。底層的澄心洞石基鋪地,有三個門洞,根據八卦陰陽的說法,象征出三界外之意;上層是達觀亭,四面設門,門窗隔扇高大明亮。整個宮殿券洞拱形,不用梁檩,暗喻免梁(糧),造型精巧新穎。底方頂圓,宮分八室。正中大拱殿意為天,後側小拱室寓意為地。兩端六室:水、火、雷、山、風、澤呈“工”字形拱拱相套,左右逢源,渾為一體。因澄心洞達觀亭的設計靈感是從陰陽八卦所得,民間又稱八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