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喀古托寺 聖地秘境的千年古寺
日期:2016/12/14 12:38:1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桑喀古托寺,藏語意為“為公子而建的九層城堡”。
桑喀古托寺
桑喀古托寺壁畫
桑喀古托寺,又稱賽卡古托寺,位於西藏山南地區洛扎縣色鄉,所在位置海拔3700米,原為噶舉派寺院,後改宗格魯派。洛扎在藏語裡有“南部大峽谷”的意思,因位於喜瑪拉雅山脈南麓而得名。遠在吐蕃時期洛扎便為西藏約茹的千戶之一,而元朝時洛扎屬羊卓萬戶府管轄,帕竹地方政權時期,這裡就出現了朵宗、生格宗和拉康3個宗,直到1960年4月,3個宗才合並成現在的洛扎縣。洛扎縣城位於山南的縱深處,受兩側高山所限,縣城小而狹長,只有一條百多米長的街道。色鄉名不見經傳,只有不到2000的人口,與不丹王國邊境只有一山之隔,因為桑喀古托寺的存在,一千年來這個偏遠的地方得到了絡繹不絕的拜訪。
我們的車子沿著崎岖的措(美)洛(扎)公路,在山間穿行,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雄拉、麥拉嘎瓊山,來到了號稱“南方懸崖”的洛扎縣。進入洛扎縣,沿著彎彎曲曲的色吾河谷一路而下,兩側壁立千仞,僅見一線天空。這段路十分險峻,行車的公路變得比之前更加破碎艱難,大部分都嵌入崖壁,不時可見滾石和滑坡。在高原,絕美的景致與惡劣的條件常常相伴,一些常人難以到達的地方還有很多。當一些危險與我們擦身而過時,我們對於生命的認知將會更貼近於本原,流浪、行走、感受和探索,一些生命極限的體驗,非同尋常的經歷,從未聽到過的傳說,這些當我們親自走過、路過、見過之後,也會完成對生命本來意義的穿越。在我思緒翻飛的時候,車子從一條岔路拐進了色曲峽谷,色鄉就在30公裡之外了。
色鄉位於洛扎縣南部,“色”在藏語裡是“公子”的意思,色鄉也就是公子的故鄉。如今,在“公子”的故鄉最著名的,則是流傳已久的色鄉隆東邊貿會。公元1230年左右,瑪爾巴大師的四大高徒之一的措頓旺布為了傳授佛教,改善藏族和不丹民眾的生活條件,經過多次協商辦起了邊貿會。當時的邊貿會是不丹的倉巴和西藏的隆東輪流舉辦,後來因為協商不一致,雙方爭奪邊貿會的舉辦地點,發生了多次糾紛,最終也沒有解決問題。最後雙方商定:由雙方各出一名高手進行決斗,誰贏了邊貿會舉辦地點就定在那裡。西藏的代表戰勝了不丹高手,取得了邊貿會的主辦權,從此邊貿會舉辦地就定在色鄉隆東,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最初的邊貿會商品交易相對簡單,不丹商戶只攜帶大米、絲綢、銅器等物品來交換當地的鹽巴、牛羊皮、牛羊肉等實物。如今,隆東邊貿會還增加了各種現代文體活動、宗教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成為色鄉集物資交易、文藝表演於一體的盛會,規模最大時客商多達五六百人,成為西藏和不丹之間商品交易的重要場所。除了邊貿會和寺廟,色鄉還以溫泉出名,據說可治療扭傷、骨折,十分靈驗。
沿著磚砌的小路,穿過幽深的巷道,黃昏的時候,我們抵達了桑喀古托寺,在夕陽的渲染下,我與這座千年古寺相對而立,她是那麼深沉,我是那麼單薄。
桑喀古托寺,藏語意為“為公子而建的九層城堡”。公元1080年前後,西藏著名佛學大師瑪爾巴為了驅孽,出資命弟子米拉日巴為自己的公子達瑪多德修建一座公子塔。米拉日巴歷盡千辛萬苦修築了桑喀古托(意為“九層公子堡”)和碉樓下的噶哇久尼殿(意為“十二柱殿”),歷時六年建成。整座寺廟狀如古碉,結構與著名的雍布拉康極為相似。主體七層,石牆到頂,內有樓梯上下相通,十分陡峭。到了16世紀上半葉,噶舉派大學者巴哇?祖拉陳哇對該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擴建,從而形成了現在的規模,據說擴建時興建的杜康大殿的壁畫就是祖拉陳哇親手所繪。五世達賴執政時,噶廈政府規定對該寺每一繞迥進行一次維修。公元1944年,桑珠寺的活佛主持了該寺最後一次維修。這次維修以後,桑喀古托寺開始了以格魯派教法為主的佛事活動。
環著古碉轉上一圈,用手輕觸涼沁的石牆,觸摸著千年積澱的滄桑痕跡,體會著一些歷史的過往。在牆邊,我們遇見一位慈眉善目的僧人,年紀甚長,他對我們淡淡一笑,那份親切熟稔,未置片語便引著我們向寺內走去。進入寺內,逐層看去,碉共有九層,一、二層是地下室及儲藏室;三、四、五、六、七層為原來的建築,八、九層是公元1985年重建。除一、二兩層外,各層均供有佛像,各層面積的三分之一均為樓梯,梯道左右相錯。其中杜康大殿位於古堡西側,杜康大殿前有二柱回廊。扣除回廊為30柱經堂,經堂四壁皆繪有壁畫,經堂後為4柱佛殿,佛殿西有一間兩柱的密宗殿,內塑有各種密宗神像,像高2.4米左右,這裡的神像大都血口獠牙,面目猙獰恐怖,披人皮或獸皮,掛飾人頭等。杜康大殿的二層是僧捨及庫房等。桑喀古托寺是白教的起源地,寺內保存著大量的珍貴文物和精美壁畫,時間跨度上從公元11世紀至現代,2011年6月被定為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我們來到這裡的時候,寺院正在維修中,昏暗的燈光灑在壁畫上,我們卻不能不贊歎這些壁畫的精美,感歎那些歲月留下的斑駁。桑喀古托寺的壁畫所表現的題材很廣泛,主要包括顯密二宗、佛傳故事和本生故事等等,而且在繪畫方法上與西藏其他的寺廟相比又很鮮明的特色。這些色彩艷麗、構圖精美、筆調細膩、人物生動、紋樣豐富、講究對稱的壁畫,內容涵蓋了各個時期的文化、宗教和生活,酣暢淋漓地描繪著善與惡的斗爭與制衡,表達著愛與溫暖的共鳴,有著令人凝神屏息的精神力量,整個畫壁都洋溢著信仰的光芒。抬眼望去,不經意處,都是不可復制的文物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