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馬遷墓與祠,在韓城市城南10千米芝川鎮南門外,位於黃河西岸的梁山東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司馬遷(約公元前145-?年)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韓城南人,是我國著名氣史學學、文學家和思想家。他曾參與共訂太初歷,對歷法進行改革。他在遭受腐型情況下,發憤著《史記》,共130篇,達52萬字,是我國最早的通史。魯訊盛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墓、祠,東臨黃河,西枕梁山,芝水環繞,屹立於懸崖峭壁之上,氣勢雄偉壯觀。經過芝陽橋,直通祠、墓前,路用大石輔設,依山勢坡度逐級上升。大路上有"漢太史公祠墓"牌坊。祠用磚石依山勢築成四個高台,面積一個比一個廣大。每個高台之間有石級相連,層層上升,前面三個台上都有建築物,歸後一層是磚砌的司馬遷墓。墓圓形,系元代修建。墓前有清乾隆年間畢沅題"漢太史公墓"墓碑,上有古柏,蟠若蛟龍。在太史公墓第三台磚砌的牌坊上題有"河山之陽"四個字,系出自司馬遷自傳中"耕牧河山之陽"之句。祠廟正殿有司馬遷塑像,方臉,長須,兩眉入鬓,現出嚴肅抱負不凡的氣概。1957年,對祠墓進行了重新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