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路邊這個“怪石刻”竟是南朝石塔構件

路邊這個“怪石刻”竟是南朝石塔構件

日期:2016/12/14 12:32:0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明孝陵旁邊有一座下馬坊公園,裡面搜集了大量發現於紫金山地區的石刻文物。最近,有讀者在下馬坊公園看到了一座非常奇怪的石刻,現場的說明牌並沒有說出其真實身份。記者探尋後得知,這個被放置在公園展示的怪石刻,竟然是一個極為罕見的南朝佛塔構件。

    這個“怪家伙”是個什麼東東

    “老南京”讀者徐先生是一個文物愛好者,尤其喜歡研究各種石刻文物。他告訴記者,南京市區有兩處石刻文物較為集中,一處是白馬石刻公園,一處是下馬坊公園,這兩個地方,徐先生有空就會去轉轉。

    “下馬坊公園裡有一些紫金山以及周邊發現的石碑、石馬、石鼓等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標出其身份,唯獨有一件是個例外,四四方方的,看不出是個什麼物件!”徐先生說。

    按照徐先生的指點,記者也來到下馬坊公園,這個公園裡有下馬坊、神烈山碑等本來固有的石刻文物,也有從別的地方遷過來的石雕龍紋照壁、觀音閣大石壁、石馬、聖旨碑、石鼓等文物。在下馬坊公園通往明孝陵的路邊,記者見到了徐先生所說的那個“怪家伙”。

    “怪家伙”是一個上部近乎為正方形,下面有一定殘缺的立方體,四面雕著門、窗、斗拱、人字叉等中國古建築特有的構件,四面圖案幾乎一模一樣。其頂部較為光滑,沒有紋飾,看上去好像某石質建築的一個組成部分。

    記者拿出隨身攜帶的卷尺簡單量了量,發現其頂部正方形邊長為98厘米左右,高為77厘米左右。

    研究它的學者極少

    這到底是個什麼石刻,記者看到,石刻旁邊有一個大大的說明牌,但並沒有給出詳細答案。說明牌指出,這個奇怪的石刻是唐代宗教遺物,周圍雕有“人字栱”、“壸門”等精美圖案。它與周圍環繞的明代柱礎一起,組成一組依托地形鋪排的雕塑群,“厚重開闊,雄渾大氣”。

    記者為此發了一個微博,請網友幫助解謎,有網友猜測這是唐朝的遺物,也有人認為這是六朝時的石刻,但同樣無人能說出其用途。記者請教了多位南京文物專家,也沒有得到確定的答案。

    經過采訪,記者了解到,對於這個古怪石刻進行過研究的專家極少,目前只有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教授撰寫過《南京獨龍阜東出土南朝石塔構件的初步研究》一文,發表在《華夏考古》雜志上,對這一石刻的身份做了初步探究。

    學者指出這是南朝遺物

    原來,這個“怪石刻”早在1999年冬天就已被發現,其出土地點是紫金山南麓明孝陵獨龍阜(即明孝陵寶城)東側一座小山上,發現地附近還有一片建築遺址。

    石刻四面有高浮雕仿木建築結構的雕刻,圖案均相同,為面闊三開間,每一面有四根立柱,中間設有直棂版門,左右兩間設直棂窗。每一面的頂部均有四組柱頭鋪作(斗栱),柱子上部之間架設闌額,柱間闌額上設人字叉手(人字形補間鋪作)。

    賀雲翱教授認為,這是一種四面可以觀看的建築構件,根據這一特征和中國古代各類建築造型相對比,只有石塔建築才符合該石刻特征,因此,這個“怪家伙”應該是古代石塔的組成部分。

    那麼,這個石刻又是什麼年代的呢?細心的人會發現,石刻上人字叉手的兩叉之間有一橫木形結構。賀雲翱指出,南朝墓葬雕刻中出現的人字叉手顯示,有橫木形結構是南朝建築人字叉手的明顯特征,這一特征在北朝建築上並不具備。

    因此,賀雲翱將這一雕刻反映的建築年代定為南朝時期,具體說來,不會早於南朝蕭梁的中期。通過分析雕刻中的建築特點,從而也可以確認此石刻應該是一件南朝遺物。

    可能和兩座捨利塔有關

    這座石塔構件又與南朝那座寺廟有關呢?南宋張敦頤《六朝史跡類編》中提到,梁朝時,獨龍阜(石刻發現地)建有開善寺。開善寺附近有寶志和尚捨利塔和慧約婁禅師捨利塔。寶志和尚捨利塔是梁武帝和永定公主共同出資建的。

    明代初年,朱元璋為了建明孝陵,將獨龍阜的南朝古剎開善寺移到了鐘山東麓,即靈谷寺前身,並且重新將寶志捨利瘗埋於靈谷寺附近,至今靈谷寺景區內還能看到寶志塔。但建於梁代的寶志和尚捨利塔、慧約婁禅師捨利塔卻沒有被遷走的記錄。

    賀雲翱教授因此認為,如今收藏在下馬坊公園裡的南朝石塔構件很可能與這兩座捨利塔有關。

    南京師范大學王志高教授告訴記者,如果能夠確證下馬坊公園的這個石刻為南朝佛塔構件,那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因為南朝建築的實物至今沒有留存,其圖像資料也極其缺乏,只在如江寧胡村南朝大墓等不多的墓葬中發現過南朝建築的簡單圖像,但不能完整勾勒出南朝建築的細節。因此,學者要還原南朝建築的真面貌,必須借助諸如南朝佛塔構件之類的實物提供具體的參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