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海河水線渡口遺址,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為塘沽新發現的30處文物保護點之一。記者近日采訪發現,這個重要遺址因缺乏日常保護和管理已破舊不堪,同時大量漁船將該渡口當成了駁船港並在周邊禁止拋錨區域內拋錨打魚,嚴重威脅該水域通訊電纜設施的安全。
保護任重道遠
記者近日來到濱海新區塘沽海河水線渡口遺址看到,隨著塘沽西沽地區和於家堡地區的拆遷改造,曾經繁忙的渡口已停渡,在海河上留下兩個渡口的步道橋和鐵碼頭。在步道橋上看到,多處橋板已損壞缺失,從缺失橋板處可以看到海河河水。但是,仍有游客不顧危險拽著橋幫護欄,跨過缺失橋板處到渡口的鐵碼頭上拍照。在碼頭上,記者還發現晾曬著大量地籠網、掛網等,五六條船用纜繩固定在碼頭上。正在步道橋護欄上曬網的漁民稱,他們租住在附近平房裡,因為此河段正處海河下游,是打魚的好地方,尤其是早晨和黃昏時分來拋錨撒網的漁船特別多。
被訪市民表示,雖然目前的水線渡口標志性設施已消失,現僅存依水而建的輪渡鐵碼頭和房屋,但作為歷史的見證以及文物遺址,有關部門應該對這裡加強保護和日常管理維護。
線纜存在隱患
記者看到,有七八條船正在距離渡口百米遠的河道裡撒網。船上的漁民們忙著撒網收網。而在靠近岸邊的河道裡立著一塊寫著“禁止拋錨”的牌子。居住在塘沽西沽幾十年的市民劉先生說,附近的居民和漁民都知道,在水線渡口附近的水下有通訊線纜,漁船拋錨設備和打魚的漁網等很容易掛上它們,造成破壞,因此這裡才被確定為“禁止拋錨”區。一名漁民也表示,知道水下有線纜,更明確知道這裡是禁止拋錨捕魚的。
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水線渡口附近確實有跨海河的通信線纜,線纜深埋於河底且外用管道包裹,設置“禁止拋錨”的牌子,是為了提醒船舶不要損壞線纜。天津海事局的工作人員表示,將聯系巡查船對違章在禁止拋錨河段拋錨的漁船實施勸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