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中山陵將提升文保標准 紫金山上將有三大文物保護區

中山陵將提升文保標准 紫金山上將有三大文物保護區

日期:2016/12/14 11:04:1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今天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日。記者昨天從中山陵園管理局了解到,這位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的長眠之地——南京中山陵將進一步提升文物保護標准。《中山陵文物保護規劃》即將啟動編制,未來中山陵將與明孝陵、六朝建築遺址成為紫金山上三個重要保護區。     毛主席曾發專電要求保護中山陵     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後,根據其遺願,遺體安葬在南京紫金山麓。中山陵於1926年開始興建,全部工程至1932年完成。1929年6月1日,孫中山奉安大典舉辦,孫中山靈柩正式入葬中山陵。     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聞慧斌處長介紹,人民政府一直非常重視保護中山陵。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之前,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就書寫了“保護中山陵”手令。南京解放的第二天,也就是1949年4月24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中央軍委致粟裕、張震電中特別提到:“請劉(伯承)、張(際春)、李(達)注意保護南京的孫中山陵墓,對守陵人給予照顧。”     1949年5月,南京市軍管會發出保護中山陵園布告:“為嚴密保護孫中山先生陵園起見,無論軍民人等,前來游覽,不得損傷一草一木,違者嚴懲不貸。”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劉伯承將軍任南京市長時,特地從雲南運來2萬株杉樹和梧桐樹,種植在中山陵。     1961年,中山陵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年中山陵做了全面維護性保養     聞慧斌介紹,改革開放以來,中山陵較大規模的修繕就有8次,近幾年的修繕主要包括:2009年,中山陵園對中山陵主體建築、周邊環境及附屬紀念建築等進行大修,更換了主體建築全部藍色琉璃瓦,修繕了台階、廣場,並維修了四組紀念建築;2011年6月,中山陵進行短期保養,為期20天,對祭堂坐像底座上的浮雕進行了修復;2013年,整個中山陵建築及附屬構築物進行了一次全面維護性保養,並針對祭堂、碑亭、陵門做了適當維修。     今年10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中山陵園管理局對中山陵建築及附屬構築物進行全面維護性保養,主要包括牌坊至陵門路面修補、陵門東西衛士室外立面出新、陵門至祭堂松動台階維修、祭堂四角耳房內牆及天花粉刷、並針對祭堂、碑亭、陵門做了適當維修。     聞慧斌告訴記者,作為文物建築,中山陵目前要面臨的隱患,主要是建築年代已久,普遍需要妥善加固,同時,有一些台階出現沉降,需要“對症下藥”。     明孝陵和六朝祭壇也將規劃保護     聞慧斌介紹,《中山陵文物保護規劃》已經上報國家文物局並獲得批准立項,近期即將啟動編制。     紫金山是南京群山之首,山上分布著眾多歷史遺跡,年代涵蓋從東吳到民國的漫長歷史時期留。記者了解到,除了中山陵,紫金山上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朝祭壇遺址、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也都在醞釀自己的保護規劃。     記者了解到,六朝祭壇遺址是200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步判斷是南朝建康城北郊壇的遺址,當時考古發掘時曾經轟動全國;後者是明太祖朱元璋與皇後馬氏的陵墓,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明孝陵和中山陵一樣,也都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這兩處重要文物的保護規劃初步完成,已經上報國家文物局待批,和中山陵文物保護規劃一樣,批准後將由江蘇省政府公布。”聞慧斌介紹,在各項規劃完成後,紫金山上將形成“三大文物保護區”的格局,將很好地诠釋紫金山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來源:金陵晚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