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文物及古舊建築將加大巡查和監管力度

文物及古舊建築將加大巡查和監管力度

日期:2016/12/15 1:38:2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新區有關部門表示,為了加強新區文物及古舊建築構件保護,確保文物安全,將加大巡查和監管力度。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鎮、街道文物保護巡查員將加強巡查力度和密度,消除巡查盲點;尤其將無人居住的文保單位作為保護重點;加強拆遷范圍內有價值的古舊建築構件的保護。由各鎮、街道組織專門隊伍在本區域內對有價值的古舊建築構件進行調查摸底和登記造冊。

    特別是一些非文保單位的文物究竟如何合理合法予以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都相對滯後,這些,不僅是新區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是國內許多其他城市的困惑。 中國古民居以每年5%的速度遞減。古民居密度較高的安徽、浙江、江蘇等地均有規定,拆遷古民居前需報當地文物部門備案,未經許可不得出售。建設一批特色古村落酒店(餐館);開發一條古村文化旅游商業街、推出一套傳統文化大戲;斑駁的古道上多了一條條刺眼的白紋;街道上空架設的密密麻麻的照明電線和網絡線猶如天羅地網一般,不但影響了古城給人的整體視覺效果。既然當地旅游業打出的是古城招牌,那麼就應該立足於古建築的保護,一切的開發也應該以保護古建築為依托,輕敲緩擊地進行末端旅游產業鏈的適度延伸。

    不但重視評比階段的綜合考察,更要注重評選後對相關城市的後續考察工作,定期舉辦聽證會,邀請專家學者、相關部門領導、媒體大眾共同參與其中,對於既發展旅游又重視古建築保護的要給與嘉獎。盡管從外立面看,祠堂牆體外部有部分剝落,但建築外牆保存良好,依舊保持了這裡特有的圍牆風格,祠堂分為門屋、大廳前後二進,屋內大廳構架完整,廳內還陳列著不少從島上各處挖掘來的石雕、木雕等。

    在施工或生產過程中發現地下文物的,施工單位或個人應立即停工,保護好現場,及時報該市文物管理局處理。對已確定為歷史文化名城(鎮、村)的,要遵循嚴格保護的原則,保存和延續其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由所在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全面負責保護管理和保護規劃的具體實施。第一階段為古建築主體維修,主要對強巴林寺杜康殿、護法神殿、印經院三處古建築進行維修保護;規格和裝飾豪華程度和普通古民居明顯不同,在那個時代也算是豪宅,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一看。可能是成龍先生忽略了一個問題,雖然在屬性上,這些古建築暫未被認定為文物,但其作為文化載體卻是不爭的事實。公共管理部門尤其是各級政府應當有明確的認識,對古建築的保護盡快重視起來。當保護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有實際行動付出時,古建築才會有著令人期待的前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