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家在石峁——四千年前,我把家安在了石峁山頭

家在石峁——四千年前,我把家安在了石峁山頭

日期:2016/12/14 11:46:4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國慶黃金周,你回家了嗎?

 

我們今天只聊一個話題——回家,回到我們在石峁的“家”

家,是母親的子宮,她曾經給了我們安靜成長的環境;家,是我們臍帶斷開的地方,離開家就是離開了最初給我們供養能量的地方。

每一次回家都是一次心靈的朝聖,每一次尋根都是一次圓夢的過程。

每個人都在努力營造家園,我們的祖先——4000多年前的石峁人也一樣,他們把家園建在石峁山上——這是我們最早的家!

 

 

 

 

 

 

 

石峁是4300多年前人類步入文明時的家!

 

約4200年前,人類跨入了文明時代,而石峁遺址建造的時間點要略早100年。

著名學者余秋雨說,“石峁遺址是中華文明邁向成熟的最後一級台階”。

如果可以,讓我們放膽猜測一下,石峁文明就是促進中華文明邁向成熟的重要一環。我們在石峁的家,當時要麼已經過上了文明的生活,要麼正在通往文明生活的路上。

 

 

這個家是一個大家子!

 

這個家約建於4300年前,由皇城台、內城、外城組成,三重牆圍環繞,總面積400多萬平方米,相當於6個故宮大,被稱為“中國史前最大城址”。這個家也是一個特大的中心聚落,或許,曾經這裡也熙熙攘攘,人聲鼎沸,或許,他們也曾見證了中國北方4000多年前大一統格局的形成。

 

 

 

 

 

石峁是黃河和黃土高原共同孕育的家!

 

古老的黃河,是東方文明的發祥地,黃土高原這片神秘的土地又為文明繁衍提供了滋養的溫床和沃土。

石峁處於黃河文明和黃土文明之間,這個家的崛起似乎是天時地利的結果。與歷史上眾多都城的風水格局大體相當,北邊是遼闊草原,南邊是廣袤黃土高原,左右為黃河及其古老支流,依山傍水,這個家是在樸素的風水理論下建造的家!

有人說,這裡或許就是華夏始祖之一黃帝的家園。

 

 

 

 

 

 

 

 

石峁這個家的地位很高

 

 

 

這個家的主人曾經一定是陝北高原上的王。他在山頂的家大氣磅礴,可以俯瞰群雄,隨時接納山巒的俯首跪拜。這個家可能曾經是四方小國都來朝聖的“萬國之都”。

 

石峁這個家很富有!

 

家裡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珍貴玉器,這些玉器可是4300年前從各地匯聚在這裡的,工藝精美,數量驚人,完全可以開一個玉器博覽會。其中,玉雕雙面人頭像是中國新時期時代遺址中發現的唯一一個以人為雕刻對象的玉器。央視《鑒寶》欄目專家唐建鈞在神木看過大量石峁玉後,感歎“石峁玉刷新了我對古玉的認識。”

 

 

 

家裡還曾經有過“池苑”,對!4000多年前的“池苑”,這樣說起,迪拜富豪養獅子簡直弱爆了,石峁人家裡養的是幾千裡之外才有的揚子鳄,此外還有很多珍禽異獸。

 

用石頭築造的家

 

石頭這樣的材質讓“家”與大自然渾然天成,順應天時地利,讓人居環境與自然融為一體,讓人成為自然中的人,讓自然成為人的庇護和安身之所。陝西著名設計師馬清運設計的石頭房子“父親的宅”,被稱為“全世界最好的居所”,但古人在4000多前年就懂得用石頭砌出精美的房子了!細想一下,現代人的建築技藝和審美眼光並不比古人先進多少!

 

 

 

 

石峁史前窯洞民居

 

 

馬清運設計的石頭房子“父親的宅”被稱為“全世界上最好的居所”

 

石峁這個家裡,能工巧匠很多!

 

我們的家園建築城址龐大,建築工藝美觀,歷經4000多年依然結構清晰,形制完備,保存良好。而且,城牆上建設了馬面、甕城、角台等,以對抗來犯之敵。這樣先進的防御系統和設施,在中國城建史上是首次出現。

家裡人的手藝也很巧,雕塑了大量的石人頭像,高超的技藝展示出濃濃的原始藝術魅力。這些雕刻品手法粗犷,表情豐富,栩栩如生,有的沉靜、有的驚恐、有的兩眼圓睜、有的嘴角露出淺笑,這些表情似乎是來自遠古時期的訊息,他們把家人的心緒表情刻在了石頭上,讓他們穿越古今,穿越時空,與我們對話、傳神。

 

 

 

 

 

如今,城市化浪潮的沖擊下,很多人失去了家園,無論追思、感傷、挽救都難以回到夢想中的家園。

家在哪裡?根在哪裡?我們苦苦尋找記憶,追思祖先!

石峁為我們保存了家的最初模樣,如果有一天,我們迷失在都市裡,只需要大喊一聲:“走,一起回石峁!”

很快,我們就會找到家的方向!來源:神木文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