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北京多個景區頻現“摸文物”等不文明行為

北京多個景區頻現“摸文物”等不文明行為

日期:2016/12/14 11:46:4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十一”假期,一對年輕男女在八達嶺長城景區游玩時在長城磚牆上刻字引發了網友的憤怒。假日期間,新京報記者探訪了北京市各大公園和著名的旅游景區,發現不文明旅游的行為還不少,有的家長抱著小孩越過欄桿摸文物;有的游客爬上山石游玩拍照;在頤和園昆明湖,兩條游船互相碰撞,十分危險。

 

  10月3日,游客小張在八達嶺長城景區游玩,在北三樓與北四樓之間時,她看到人群中有一對年輕情侶掏出鑰匙在牆磚刻上名字。而就在兩個人身後不遠處,就是“禁止刻畫”的提示牌。

 

  小張將對方的行為拍了照片,發到了微博上。小張對媒體表示,這對年輕人缺乏保護國家文物古跡的意識,太不文明。

 

  這些圖片發到網上後,引起網友憤怒。一名網友留言表示,強烈建議在各景區推行黑名單制度,並嚴格執行。還有網友表示,愛要刻在心上,不是留在牆上。

 

  2003年8月施行的《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規定,嚴禁刻畫、塗污、損壞長城。出現以上違規行為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可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規定實施了13年,有網友表示,這樣的處罰力度太輕了。

 

  有媒體統計,“黑名單”實施以來被媒體和網友曝出的不文明事件數十起,很多不文明行為的當事人大多至今未能出現在旅游部門的“黑名單”中。有專家表示,“黑名單”在游客何種行為會導致何種程度上的“拉黑”和受限等細節問題上,少有公布,影響了這一制度的威懾力。

 

  北京旅游學會副秘書長劉思敏認為,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國內和境外的旅游規模不斷擴大,但不文明行為畢竟是少數,要解決這一問題還在於社會引導和加強教育,提升國民素質。

 

  探訪1

 

  不聽勸阻 爬山石玩自拍

 

  記者10月2日在景山公園探訪時,在景山西側山腳的一處假山旁看到了一幕危險動作,一女子站在山石的最高處,正拿著自拍桿玩自拍,而在她身邊,一名兒童正在山石邊緣往下看。2人站立的地方處於該處假山的最高點,而站立的平面不到1平米。

 

  2人的危險行動不久便被公園的工作人員發現,工作人員大聲呼叫:“快下來,有危險,小心。”這名兒童回過頭來看了一眼工作人員,不知所措。而該名自拍女子仿佛並不在意工作人員的呼叫,換了個角度繼續自拍。

 

  無獨有偶,在景山公園的另一個山石處,立著一塊寫著“為了您的安全,請勿攀登山石”的提示牌。不過,兩位男性游客對近在身邊的提示牌熟視無睹,他們2人並排坐在山石上,其中一個人還將雙腿耷拉下來。“沒有看到提示牌。沒什麼危險吧?”記者詢問這2名游客時,一位游客淡定回應。

 

  有這樣危險舉動的不只是中國游客。在頤和園,3名外國游客在伸向湖心的一處石堆上拍照,拍照的地方離水面只有一只腳的距離,拍照前後,這幾名外國游客還在互相打鬧,十分危險。

 

  探訪2

 

  跨越圍欄 與文物接觸

 

  一些景區的部分景點,為了保護游客安全以及文物,明確禁止游客進入。不過,記者探訪發現,有一些游客也會跨過這些圍欄進行拍照。

 

  在頤和園昆明湖的一條伸入湖面的懸浮走道上,一塊“游人止步”的牌子醒目地豎立著。但一名年輕的游客卻路過轉了一圈的鐵索,對著湖面拍照。

 

  湖邊一處獸首四周都被石雕圍住,石雕的四圍,公園管理人員又圍了一圈鐵欄桿。一位老年游客抱著小孩跨過鐵欄桿,讓小孩伸手觸摸石雕。

 

  頤和園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樣的現象在“十一”期間還不少見,“雖然來北京旅游,撫摸文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給管理帶來了不便。大人應該在文明旅游上做個榜樣。”工作人員表示。

 

  類似的情況也在圓明園遺址公園出現。在著名的“大水法”景區,一些遺留在這裡的斷壁殘垣吸引了許多游客與之合影留念。不過,也有一些游客攀爬到這些石塊的高處,或與之擁抱、或踩在上面,做各種動作拍照。

 

  探訪3

 

  游船並駕 玩“碰碰車”

 

  10月2日上午,在頤和園昆明湖的湖面上,記者看到了驚險的一幕。兩只游船從碼頭開出不久後,一只游船開始撞擊另一只游船。兩只船上的人互相喊叫,情緒十分激動。

 

  兩船開出十余米後,另一只游船又開始撞擊,兩船在湖面上上演了“碰碰車”的游戲。此後,一只船的船頭壓在另一只船上前進,兩只船就像鎖定在一起一樣。而船上的乘客繼續高聲呼叫。

 

  到了湖中心,一只船上的兩名年輕男子開始走到兩船的連接處,與另一只船上的游客打起招呼。而另一只船上的一名年輕男游客則坐在游船的欄桿處,上身不時仰起,重心已經伸到了湖水處。

 

  在湖面碼頭上,租船游覽須知明確規定:禁止乘船飲酒、游泳,船上禁止站立、打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遇到嚴重違反規定的游客,他們會及時制止並對游客進行口頭教育警告。

 

  ■ 專家說法

 

  消除不文明要靠個人素質

 

  北京旅游學會副秘書長劉思敏認為,寄希望於實行“黑名單”制度消除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是不現實的。“就像有刑法,仍然有刑事犯罪;有交通法規,還是會有交通違章。僅僅建立了一個‘黑名單’制度就希望能徹底地、很快地解決不文明旅游的問題,是不可能的。”劉思敏說。

 

  劉思敏表示,隨著國內和出境旅游的規模不斷擴大,一些旅游不文明行為被曝光出來,但總的來說,這些不文明行為是少數。他認為,不文明行為是由不文明的人在旅途中發生的。“一個在家說話就和言細語的人,到了公共場合不大可能就大聲喧嘩。”劉思敏認為,解決旅游不文明行為的根本在於全民素質的提高。

 

  同時,他也表示,“黑名單”作為一項制度,必然會發揮它的作用,而目前的法律法規也有待完善。“我們有惡意破壞文物罪,過去文物不大可能由游客來破壞,現在游客多了,他可能沒有惡意,但事實上造成了文物的破壞,是否考慮對其進行懲處,值得商榷。”

 

  劉思敏表示,解決不文明旅游問題涉及法律、民俗、道德三個層面,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加強輿論引導和宣傳教育。“媒體要持續關注典型的不文明事件,在報道這些事件中讓全民明白什麼是文明旅游。”

 

  劉思敏認為,發生在成年人身上的一些不文明旅游的行為也會影響到孩子。他建議加強文明旅游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在家庭,家長應該率先垂范;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開設這樣的課程,從娃娃抓起,讓小孩也能糾正大人的不文明旅游。來源:新京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