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全國文物保護成果展在重慶開幕
日期:2016/12/14 11:27:5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6月13日,作為今年文化遺產日的重要活動之一,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記憶傳承中國夢——‘十二五’全國文物保護成果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幕。“留住鄉愁——中國傳統村落攝影展”“丹青記憶守望家園——中國文化遺產美術展”同時開展。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燕平,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譚家玲等出席開幕式。
“記憶傳承中國夢——‘十二五’全國文物保護成果展”包括“文物保護踐行國家戰略”“文物保護傳承中華文脈”“文物保護促進社會發展”三大部分,以豐富、翔實的圖片資料和生動的實物、多媒體等手段,系統梳理展現了絲綢之路和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水下文化遺產保護、長江三峽和南水北調工程文物保護、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參與國際文物保護工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考古發掘、文化遺產保護理論建設、文物保護對社會的貢獻、文物保護的宣傳普及等我國“十二五”期間文物保護取得的重要成果,全面展示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發展、技術創新與傳承、人才隊伍培養、法規制度建設等方面的突出成績。
“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對文物事業的投入支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專項經費持續增長,從2010年的11億元增至2014年的80億元。在此契機下,國家文物局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系列指示精神,緊密圍繞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不斷更新文物保護理念,努力踐行國家戰略,傳承中華文脈,促進社會發展,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童明康在開幕式上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更多人了解文物和文物保護工作,理解我們為之堅守、為之奮斗、為之拼搏的原因;讓文物走入百姓生活,使“保護成果 全民共享”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讓文物保護工程成為服務大局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開啟文物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為充分展示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成果,展示傳統村落的自然、人文魅力,喚起人們對傳統村落的保護意識,推動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工作,國家文物局和中國攝影家協會今年首次開展了中國傳統村落攝影作品征集活動,用鏡頭記住鄉愁。本次活動共收到各地攝影作品3.6萬余幅(組),經過評選,最終有100幅(組)作品於文化遺產日期間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展出。
作品充分展示了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成果,較好地反映了世居田園的傳統風貌,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融。獲獎作品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展出的同時,還在國家文物局官網、紅樓櫥窗等展出。
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美術館主辦,北京中國美術館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文物報社承辦,在重慶三峽博物館舉辦的第二屆“丹青記憶 守望家園——中國文化遺產美術展”上展出作品均以2015年即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土司遺址為題材,在內容上表現了湖南永順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和貴州播州海龍囤遺址的特點,通過美術家的丹青妙筆,歷經數百年的土司遺址得以洗淨歷史塵封,重現盛世風采。展覽既是弘揚、傳播中國文化遺產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美術創作繁榮發展的創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