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浙江文化遺產二三事
日期:2016/12/14 11:27:5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足跡遍及浙江全省各縣市區,留下了關心浙江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身影:他兩次去跨湖橋遺址考察;專門為浦江上山文化作出批示;為了更好地還西湖於百姓,他三提建議。
兩次參觀跨湖橋遺址
蕭山博物館館長回憶:習近平發火了
距今約8000年的蕭山跨湖橋遺址因出土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而聞名於世,習近平曾兩次參觀遺址和獨木舟。
當時負責解說的蕭山博物館館長施加農向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回憶了兩次參觀的細節:
2005年4月8日,習近平第一次來跨湖橋遺址參觀。施加農帶著習近平,通過特殊措施的木橋走近獨木舟,沒想到有一批攝影記者跑到獨木舟所在的遺址保護區內拍照。看著他們腳踏在遺址上,習近平和善地讓他們離開。但記者們還在那裡拍,習近平很不高興,發了火。他說,拍照是小事,文物保護是大事,大家都出去吧。記者們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無意之舉可能會對文物造成傷害,於是紛紛退了出去。
2006年4月14日,習近平再次專程來跨湖橋遺址參觀獨木舟和出土文物。
雖然只有15分鐘,且是第二次參觀,但習近平仍聽得津津有味。“工作人員老是扯我衣服,大概意思是領導工作繁忙,讓我快點介紹。”施加農說,看得出來,習近平很喜歡聽,提問也比較專業。
參觀結束到大門口,習近平握著施加農的手說,要深入研究跨湖橋文化,把它發揚光大。
習近平親筆批示:
要加強對“上山文化”的研究與宣傳
位於浦江的上山遺址距今約1萬年,由此得名的“上山文化”改寫了長江下游史前文明史。
2006年11月在浙江浦江召開的“第四屆環境考古學大會暨上山遺址學術研討會”上,“上山文化”得到與會代表的普遍認同並被正式命名,成為長江下游及附近地區最古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文物考古工作,親筆批示“要加強對‘上山文化’的研究與宣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是上山文化的發現者和發掘者。他回憶說,習近平對上山文化十分重視,他的批示極大地鼓舞了浙江文物工作者。
蔣樂平介紹,習近平批示後,浙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當即著手進行具體部署,上山遺址的保護、上山文化的研究與宣傳列入浙江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浦江縣政府2007年度工作任務。上山文化的保護和研究也得到很大的推動。
西湖免費開放後
習近平三提建議“還湖於民”
浙江省正風肅紀工作小組去年嚴查西湖邊的會所,原先高檔的會所已轉型為大眾茶室,最便宜的菊花枸杞茶每杯僅12元。
從西湖免費開放,到周邊高檔會所轉型為大眾茶室,普通老百姓能和她越走越近,她越來越得到游客的喜愛,西湖能走上“平民女神”的道路,是因為得到了習近平同志關懷備至的引導。
據杭州市相關負責人透露,2002年西湖免費開放後,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曾三次向杭州西湖管理部門轉達了他的建議。
“廁所晚上開放嗎?”習近平發現西湖邊的公園免費開放,但是晚上公共廁所卻大門緊閉沒有開放,給市民和游客帶來了很多不便。管理部門在聽取建議後,西湖邊公共廁所全部24小時免費開放。
習近平其後又注意到西湖水域拓展後,游船在經過新西湖上的橋洞時經常會磕磕碰碰,這樣既不安全也會帶來橋洞和船體的損傷,他建議改進。西湖景區經過調研,在船頭增設了橡膠輪胎進行防護。
西湖免費開放後,景區增設了不少椅子供市民游客休息,一開始椅子的間距很近。習近平建議椅子之間應該保持一定的間距。
“他考慮到西湖邊的戀人很多,如果椅子之間距離太近,戀人們反而會感到不自在。”杭州市副市長張建庭至今還為習近平的細致入微而歎服,其後西湖景區對休息椅布局也進行了優化。
2003年9月15日,習近平在《浙江日報》的《之江新語》欄目發表《加強對西湖文化的保護》一文,文內強調:“西湖的周圍,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對這些歷史文化遺存,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利用好,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2005年,習近平考察西湖博物館建設情況。他強調,西湖是“主人”,建築是“丫環”。西湖博物館的建築形式符合西湖特色,要進一步堅持“濃抹自然、淡妝建築”的理念。
2007年,調任上海市委書記後,習近平還率領上海市代表團到杭州考察。他說,西湖新景區的建設,有效改善了西湖周邊環境,充分反映了杭州人民的環保意識,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體現。
2014年1月16日,杭州貫徹習近平關於西湖會所的指示,關停30家高檔場所,切實保證還湖於民、還園於民、還景於民。
親臨文瀾閣修繕現場調研
習近平強調:文化遺產是民族智慧的結晶
去過西湖邊孤山南麓的文瀾閣嗎?
它是清乾隆年間珍藏《四庫全書》的七大藏書樓之一、“江南三閣”中僅存的皇家藏書樓,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因文瀾閣所處地理環境潮濕,建築殘損較為嚴重,2006年3月起,浙江省博物館負責對文瀾閣進行修繕。經過7年修繕,文瀾閣於2013年6月8日重新開放。
2006年6月10日,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之際,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專題調研浙江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他去了正在修繕的文瀾閣。
當時,他強調,文化遺產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化的見證。要利用“文化遺產日”等各種時機和通過展示、演出與媒體等各種載體,向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和教育,倡導珍愛文化遺產的文明之風,努力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進而更好地熟悉中華歷史,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中華文化,不斷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