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山西木結構建築重現生機

山西木結構建築重現生機

日期:2016/12/14 11:22:1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結構建築是中國傳統建築的主要形式,與西方建築的磚石結構一起構成世界兩大主要建築類型。而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結構建築被稱為“早期木結構建築”,更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文物大省山西,宋遼金以前木結構古建築山西占到全國75%。2008年開始,國家投入資金實施山西南部早期建築維護工程,保護這些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目前,這項工程實施情況如何,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山西南部早期建築指的是長治市、晉城市、臨汾市、運城市四市轄區的元代以前木結構建築,這是我國同一區域內,現存早期木結構建築群數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地區,這些建築平均間隔的時間不足十年,完全具備這個時間排序演變過程的科學性,而且數量、品質之好,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珍貴標本。由於這些建築年久失修,這些早期木結構建築現在絕大多數面臨屋頂漏雨、牆體坍塌、夯土下沉、梁架扭曲等病情亟待搶救。
  
  國家文物局實施山西南部早期建築維護工程,這是國家文物主管部門第一次主動對一個省實施大規模的文化保護,也是首次舉國債修繕文物,可見國家對於山西古建築是非常重視的。截至目前,先後投入了5.83億元,用於105處項目文物本體的維修保護,國家發改委和山西省發改委也投入了3.45億元,用於保護性設施建設,如今105處這個規劃設定的古建築項目已經完成了73處,剩余32處正在加緊推進,預計今年年底就可以完成。記者在多地看到,修繕後的國寶文物,一改往昔破壞局貌,不僅有專人看護,還安裝了消防、安放、壁壘等設施,再現典押、別致、古樸、厚重之美,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山西早期木結構建築能夠延續千年,主要得益於山西民眾千百年來持續不斷的維護和修繕,盡量原汁原味維護好這些國寶並傳承給後人,是我們這一代人應盡的義務,對山西來講,大量文物建築的存在可以說是甜蜜的憂愁。一方面豐富的古建築遍地是寶,令人唏噓。上述所說的南部工程維護的建築數量,只占山西早期建築總量的三分之一,還有更多的存在於工程圈之外。另一方面保護需要大量的資金,對於經濟欠發達的山西,手頭拮據,未免就帶來一定的憂愁,可以說保護之路任重道遠。
  
  山西省文物部門表示,從今年開始到十三五末,重中之重就是要籌資15億元,為全市235處國省級木結構古建築的搶險維修,努力做到全省全覆蓋。同時也要求,市縣兩級落實文物保護主體責任,在古建築保護上做到三有三防,就是有人負責、有權維護、有規劃方案、防火災、防盜竊、防止維修性破壞和建設中的破壞。

    (來源:央廣新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