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舊時孔廟換新顏 新渡文化禮堂打造“精神家園”
日期:2016/12/14 11:19:1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記者剛一踏進浙江省蒼南縣龍港新渡文化禮堂,就被一群穿著紅色古裝的人給吸引住了,原來他們是在為9月28日的祭孔大典做彩排。隨著鐘鼓樂聲,身著紅色衣衫的人時而排成排,時而聚攏,時而合並,整個場面端莊肅穆。這樣充滿儀式感的場面深深地震撼了參加“海峽兩岸媒體走進浙江蒼南”活動的記者。
近年來,“文化禮堂”悄然成為蒼南縣繞不開的熱詞。村史展示、知識普及、健身鍛煉、民俗沿襲……內容豐富的文化禮堂,正在悄然改變村民們的生活。溫州蒼南龍港鎮宣傳辦工作人員楊守將表示,作為文化中心的升級版,文化禮堂已經成為蒼南人民的精神家園。
記者了解到,新渡村文化禮堂,以龍港孔廟(建築規模浙江第三)為主體改建而成,建築面積近5000平方米,建有文化禮堂、道德講堂和國學堂,設置有精品六廊和文化長廊,配備有圖書室、古琴室等八個功能室和羽毛球等4個運動場所,總干事和八大員負責禮堂日常管理和活動組織。
一走進禮堂就是孔廟門前的廣場,一群身著紅色服裝的人在為9月28日的祭孔大典做彩排。“我們這叫八佾舞,是為了祭祀孔子,今年已經是第4屆了。”其中一位舞者姚大姐向記者說到。2015年儒家文化節暨第四屆祭孔大典負責人黃啟宇表示:“以前八佾舞是八八六十四個人一起跳,只有君王才有這種待遇的,現在我們也采用這種舞蹈形式,是因為我們也是孔子的後人,也把孔子當作帝王來相待的。”
據黃啟宇介紹,如今祭孔已經不用以前那種封建跪拜的形式了,祭祀儀式形式上比較肅穆,跳完八佾舞後會把聖水、聖土送上去,然後獻花。
往文化禮堂內裡走,就傳來了孩子們的陣陣讀書聲。8歲的龍港小朋友陳欣蕊告訴記者,自從文化禮堂開了道德講堂和國學班,她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向學校請假一天,來這裡學習,在這裡她學到了很多傳統文化和如何尊老愛幼。
記者注意到,在文化禮堂內,不僅有兒童朗朗讀書聲,還有長者爽朗笑聲。在文化禮堂的一側有一個大舞台,不少老年人身著靓麗時尚的服裝,踩著拍子起舞。龍崗老年大學校長章志學告訴記者,這些在舞台上跳舞的,都是當地老年大學的學生,因為當地政府重視,讓孔廟與老年大學相結合,才把這個舞台放到了新渡文化禮堂。
在舞台的對面,還有一個排球場。村民張大姐告訴記者,這支氣排球隊是2004年時候建好的,平時老人們一有空就到這裡來打排球,強身健體。龍港老年大學氣排球協會副會長朱忠良也說,茶余飯後,他最喜歡來這裡,和其他老人感受新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自從文化禮堂建成之後,村民白天在禮堂看書、聊天、彈琴打鼓、打球,晚上到文化禮堂跳舞健身。舊時的孔廟煥發出了新的活力,新渡文化禮堂扮演起了一個“凝聚精神”的角色,俨然成為新農村的精神家園。
22日-25日,“海峽兩岸媒體走進浙江蒼南”活動在蒼南舉行,本次活動是由中共蒼南縣委、蒼南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中共蒼南縣委宣傳部、浙台(蒼南)經貿合作區管委會辦公室等承辦的,吸引了來自海峽兩岸的二十多家媒體參加。新渡文化禮堂便是本次活動的參觀點之一。
(來源:中新網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