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縣省級文保單位一本堂失火 致該祠堂嚴重損壞
日期:2016/12/14 11:11:4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我省皖南山區,保存著數量眾多的徽派古建築,這些古建築本身是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旦古建築損毀,損失不僅僅是一幢建築而已。 12月19日傍晚,黃山市祁門縣蘆溪鄉奇口村的省級文保單位一本堂突然失火,雖然經公安、消防及附近群眾全力搶救,這幢磚木結構的古祠堂還是嚴重損壞。據了解,該建築目前正處於維修期,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火災?目前,祁門縣已成立事故調查組。
[事發] 徽派古建失火
一本堂是典型的徽派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屬省級文保單位。12月19日傍晚17時許,這幢古祠堂突然失火。目擊者介紹,火災發生時,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只見祠堂裡冒出大量濃煙,很快沖天火光將天空照得通亮,
火災發生後,附近村民立即報警求助。據祁門縣政府通報,祁門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火警後,先後指令消防中隊、平裡派出所前往現場處置,撲滅火情,制止火災蔓延。
火災發生所在地蘆溪鄉,地處祁門縣最南端,與江西省毗鄰,是祁門縣的“南大門”。奇口村距離縣城約45公裡,車程1個多小時,由於天色已晚,再加上山路不便,消防部門趕到時火災已經持續燃燒了一段時間。
經過當地消防、公安部門以及附近群眾的奮力撲救,火勢最終被撲滅。
[後果] 祠堂損毀嚴重
黃山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也連夜趕往奇口村,據其介紹,當晚20時他們趕到火災現場時,火勢已經被撲滅,但是一本堂損毀嚴重,當時由於天黑無法進一步勘察,目前已上報安徽省文物局,省文物局也派人趕往現場。
現場圖片顯示,磚石結構的祠堂門臉和兩側的牆體尚存,但是以木結構為主的祠堂大廳被燒毀嚴重,房頂坍塌,瓦片散落一地,只剩下幾根粗大的房柱和房梁還矗立著,被燒得漆黑。
據祁門縣政府通報:火災造成祠堂後進全部燒毀、中進大部分梁架燒毀,中進前的兩邊廊庑和前進得以保存。周邊房屋未受到破壞、無人員傷亡。
[調查] 正處於維修期
當地居民介紹,失火前,一本堂正處於維修期。據祁門縣政府信息公開目錄顯示,10月12日,一本堂修繕工程開始招標,由安徽省文物局以皖文物保函[2015]181號文批准建設,投資額為133萬元,計劃工期為90日。祁門縣文廣新局作為業主單位。
11月4日,一本堂修繕工程進行了中標公示。記者了解到,徽州中亞建築安裝古典園林有限公司最終中標。火災發生前究竟發生了什麼?昨天下午,記者多次致電徽州中亞建築安裝古典園林有限公司,但是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事故發生後,祁門縣委、縣政府成立“12.19”事故調查組,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同時,將盡快組織專家研究一本堂修復方案。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火災發生後,祁門縣公安局和消防大隊已經展開先期調查工作,安徽省及黃山市文物部門和黃山市消防支隊也都派人前往現場參與調查此事。
-新聞附件
“省保”一本堂始建於唐代
又名“唐大司徒鄭公祠”,為祁門西南鄉鄭氏七門總祠,始建於唐代,原為家廟,毀於元代,重建於明代正德年間,大修於民國,分為門樓、儀門、享堂、寢堂四進。祠堂長64.7米,寬23.7米,總面積1533平方米,名列祁門榜首。
2012年2月28日一本堂被黃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後,同年12月26日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時間相隔不到一年。
“國保”會源堂也曾遇火災
2013年12月29日凌晨,祁門縣閃裡鎮國保單位會源堂古戲台發生火災事故。4時36分,縣公安消防大隊到達現場,5時57分撲滅火災。由於會源堂為磚木結構,支撐梁柱均為木結構,火勢蔓延迅速,致使會源堂古戲台全面過火,火災過火建築面積616平方米,整個建築燒毀。
據祁門縣文廣新局在2014年年終總結中披露,該起事故發生後,祁門縣成立火災事故調查組,經查明會源堂火災系電氣線路故障引燃周圍可燃物引發火災。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嚴明追究各方責任,嚴肅處理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全面落實文物安全消防責任制和安全崗位責任制。 2015年,啟動會源堂復建工程。
(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