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畫卷中行走 暢游漓江秀麗風光
日期:2016/12/14 10:30:5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漓江是劉三姐的故鄉,“大榕樹”見證了她與阿牛哥的真摯愛情,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山歌,睿智而逗趣,不僅彰顯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也傳遞了情侶間的深情厚意。在這裡度蜜月,你是否光是站著都覺得感受到劉三姐的那股英氣了呢?
漓江
漓江是世界上風光最秀麗的河流之一,是中國錦繡河山的一顆明珠,是桂林風光的精華。漓江發源於發源於“華南第一峰”桂林興安越城嶺貓兒山,流經廣西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尤其是桂林至陽朔境內的83公裡的漓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點峰巒之間,奇峰夾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風光旖旎,猶如一幅百裡畫卷,因而有“百裡漓江”之說。
百裡漓江,依據景色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個景區:第一景區:桂林市區至黃牛峽;第二景區:黃牛峽至水落村;第三景區:水落村至陽朔。正如宋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所言:“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乘船游江,您會體驗到“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山行”的獨特感受!
桂林山水有四大特點: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還有怪、迷、奇、絕四大特點,那就是古榕之怪,畫山之奇,冠巖之迷,半邊渡之絕。形狀奇特的山峰被人們賦予了形象的名稱,望夫巖、仙人推磨、文筆峰、童子拜觀音、蘋果山、貓耳朵、駱駝山、螺蛳山、筆架山等,形狀奇特的山峰被人們賦予了形象的名稱,望夫巖、仙人推磨、文筆峰、童子拜觀音、蘋果山、貓耳朵、駱駝山、螺蛳山、筆架山等,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依次在江邊,各有奇秀。
楊堤風光
如果將漓江比作一首長長的抒情詩,那麼桂林至草坪僅僅是詩的序曲,舟過草坪到楊堤,帷幕上如一道天幕徐徐拉開,美麗的陽朔風光撲入視野,這才是這部詩的主旋律。這一江段曲折蜿蜒,碧水萦回,景點密布,奇峰倒影,竹木蔥郁,最能領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妙處了。主要的景點有鄉吧島、半邊奇渡、桃源望月、仙人推磨、月光島、水簾洞、浪石風光等。楊堤兩岸翠竹成林,連成十裡的綠色翠屏,搖曳在青山、秀水、飛瀑、淺灘之間,給人以清幽、寧靜之感。
九馬畫山是漓江邊上最有名的山峰之一,位於漓江東岸畫山村附近,距桂林約60公裡處。它五峰連屬,臨江石壁因凹凸不平、顏色濃淡而形成青綠黃白,眾彩紛呈,濃淡相間,班駁有致,山壁的巖石上,似馬非馬的圖案宛如一幅神駿圖,因有九馬畫山之名,簡稱畫山。
九馬畫山
九馬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或立或臥,或奔或躍,或飲江河,或嘶雲天,正是“馬圖呈九道,奇物在人間”。關於此景,清代詩人徐沄曾賦詩贊歎:“自古山如畫,而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也有首民謠唱道:“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有幾雙,看出七匹馬中榜眼,看出九匹狀元郎。”傳說當年周恩來總理游漓江的山水是一種剛與柔的結合,是一種碧與綠的交融;層層綠意在視野中延伸,豐盈而透亮。漓江千姿百態的峰叢在這樣的底色裡被潤染成大大小小、重重疊疊的水墨剪影,擁擠著一層一層淡出去,最後化作一縷青紗,融入天際。漓江漓江,就看出了那九匹馬,讓陪同人員贊歎不已。
黃布灘(黃布倒影)得名是因灘底有一塊米黃色的大石板,似一匹“黃布”而得名。漓江山色美,美在倒影中。漓江倒影要數黃布灘最美麗、最醉人了。這裡水平如鏡,清澈澄碧,綠竹護堤,倩影婆娑,山巒、翠竹、藍天、白雲倒影在碧水之中,山水一體,水天一色。最能概括此景的是清朝詩人袁枚的名句:“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
(編輯: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