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省級文保單位近乎荒廢 院內散養家禽
日期:2016/12/14 11:11:0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50多年前,一柄曲刃青銅短劍的出土令這處原本在地圖上很難找到的普通村落名揚海內外。而50多年後,隨著昔日的村落被拔地而起的高樓取代,留給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墓陳列館的只有一片雜草叢生的景象和滿院兒的溜達雞。1月10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獨家了解到,本報持續4年重點關注的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墓陳列館擬定於今年5月18日重新面向公眾開放,那些“沉睡”於庫房的國寶終於有機會重見天日。
網友慕名尋墓 遭遇悲催之旅
2012年年初,網友“走遍_遼寧”在博客中吐槽,因在導航中發現“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墓”被列為沈陽名景,且離家不遠,於是就想一探究竟,但沒想到卻是一次悲催之旅。
根據導航的指引,他在離景點幾百米處下了車,然後順著導航的指引方向走去,卻走進一片小樹林,四處打聽,路人都說不知道青銅短劍墓的位置,只有個青銅小區。轉悠了一大圈兒後,他才找到了傳說中的青銅短劍墓,但讓他無語的是,門口的大鐵門卻緊鎖著,門前懸掛的門牌已經發白。
為了驗證這名網友的所見所聞,2012年4月,記者來到了位於於洪區大通湖街附近的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墓遺址。透過緊鎖的大門,記者看到,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院子內竟散養著不少只溜達雞,而在展館的一側,還種著好幾壟大蔥。展館由於長時間閒置且無人維護,外牆皮脫落嚴重,與牆外一棟棟洋氣的住宅相比顯得極不協調。展館前最顯眼的就是兩塊石碑,其中比較新的一塊碑,是2003年3月立的,上面刻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字樣。
負責看護院子的更夫告訴記者,這個展館閒置至少有五六年了,而展品早已被轉至別處保存。
好端端的陳列館為何一閒數年?知情人告訴記者,諸多原因導致陳列館閒置。首先,參觀者太少,政府一直在搭錢。其次是安保跟不上,這是最終導致撤展的直接原因。
政協委員建議 改成文化公園
本報報道得到了市政協委員、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黨委副書記杜春華的高度關注。他告訴記者,近年來鄭家窪子地區發生了很大變化,道路拓寬,樓房拔地而起,人氣聚集,相比而言,青銅短劍墓及其周邊院落則顯得破敗,必須盡快予以改觀。
為此,他在2013年年初召開的市政協全會上提交了《關於利用沈陽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墓建設遺址公園的建議》,建議利用青銅短劍墓及其院落建設青銅短劍文化主題公園。
經過反復論證,2014年,全市公共文化設施提升工程確定了55個重點項目,其中,就包含了以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墓陳列館為基礎的於洪區青銅文化主題公園。如今陳列館東側破舊的房屋已不見了蹤影,四周的圍牆也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重新種植的各種樹木和花草。
展館維修布展 5月18日重開
記者從沈陽文物古跡保護研究中心了解到,作為主管單位,該中心負責對展館進行維修並重新進行陳列布展,到去年年底,展覽陳列布展工作基本結束,近期正在進行細部調整和有關收尾工作。
據介紹,展館占地面積(含院落)2000余平方米,展廳面積近350平方米。展覽以青銅短劍墓為核心,主要展示沈陽鄭家窪子青銅短劍文化類型的考古發現。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墓陳列館擬定於今年的博物館日(5月18日)重新面向公眾開放。
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大墓
1958年,在鄭家窪子村北首次出土了包括青銅劍在內的20余件青銅器。1962年和1965年在第一次發現古墓葬的地點附近又發現了一柄青銅短劍和十四座古墓,其中,位於南區的編號為6512號墓隨葬品十分豐富,出土銅、陶、石、骨等隨葬品共42種797件,典型遺物有青銅短劍、青銅镞、鏡形飾、刀囊、斧囊、刀、斧、鑿、镳、銜等。6512號墓葬規模之大、棺椁制度之尊貴,以及隨葬品之豐富,都表明墓主人是該文化的顯貴階層和首領一類人物。經考古和歷史學家研究,墓葬所處時代為春秋末期。為保護鄭家窪子遺址,1966年就地建起磚混結構棚廈。
1985年沈陽市政府公布其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建立文物管理所和展廳,館捨於1987年建成開放。2003年被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沈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