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發生的一場大火,使得當地旅游經濟遭受嚴重打擊,古城3個社區335戶受災,242棟房屋受災(含拆除),部分文物、唐卡等佛教文化藝術品被燒毀。一時間,如何對古城建築和藝術品進行保護,如何借助保險機制加強古城的風險管控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
實際上,早在2012年,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人保財險”)就為配合蘇州市政府古建築保護工作,專門開發了國內首款古建築綜合保險產品並已在蘇州地區推廣。據了解,該款古建築綜合保險不僅可針對已出售的,非公所有建築物,對諸如蘇州四大園林在內的世界文化遺產也列入可承保范疇,能夠為其提供因火災、爆炸、雷擊、暴雨、洪水、暴風、龍卷風、冰雹、台風、等自然災害、飛行物體及其他空中運行物體墜落以及盜竊造成的修復損失提供保險保障。
據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介紹,與現代建築相比,古建築物具有投保標的界限模糊、投保價值難以確定、費率厘定復雜、理賠處理手段特殊等特點。因此,古建築物綜合保險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在界定承保范圍方面,產品明確將國家及地方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或控制保護建築,以及具有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民居、祠堂、義莊、會館、牌坊等建築物和構築物為承保對象。二是在投保價值標准方面,產品將保險金額定為估值投保,以蘇州文保所評估的最高維修費用作為保險價值,避免由於估值問題導致的道德風險。三是在費率厘定方面,產品除了考慮常規因素外,還充分考慮了建築物年代、建築工藝、建築材料、建築保護級別等因素。四是在理賠處理手段方面,需要由擁有國家合格資質的專家、機構進行修復或恢復。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將保險制度引入古建築保護,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緩解財政修復和重建的資金壓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引入保險機制,有利於分散自然災害風險;有利於發揮保險機制的社會管理功能,利用費率槓桿機制促使文物保護單位加強風險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有利於穩定社會經濟秩序,減輕政府負擔,促進政府職能轉變。這也是人保財險在文化產業領域不遺余力開拓創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