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上海僅存的這段古城牆即將修繕歷史上原為抵抗倭寇入侵
日期:2016/12/15 1:34: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廈門中山路以第一名入圍“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初評。即日起至5月15日,評選進入公眾投票階段。 在桃花塢綜合整治保護工程動員大會上,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明確了桃花塢整治保護工程的十六字方針,即“整治環境、改善民生、傳承文化、發展旅游”。擺著一份《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整治工程中歷史遺存物的保護管理辦法》,就某項建設工程而出台琉璃瓦歷史遺存物保護管理辦法,這在蘇州還是第一次。“我們邀請著名專家、學者進行論證,並確定了‘修舊如故,以存其真’的思路。”曾身濤介紹,工程指揮部專門派出工作人員。
要為中山路拉票。如果您喜歡中山路,那就給她投一票吧。 國家文物局批准主辦,要求相當高。參選街道應當是一座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合推介標准的、獨具特色的、具備國家級水准的歷史文化名街(街區)。提交的近200條街道參與評選,最終只評選出10條,勝選率僅為5%左右。為此,市、區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區政府辦、宣傳、文體、財政、旅游及中華街道等組成的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工作領導小組,協調組織多方力量,整理、制作中山路申報材料和視頻。
為老城廂改造中的琉璃瓦文物保護工作,樹立一個樣版,不要成為另外一個方面的典型。評選進入公眾投票階段。投票有短信和信函兩種方式,短信投票:廈門中山路編號為044,移動用戶可編輯DP044發至106656661;聯通用戶可編輯DP044發至106651071。現在原址上建造酒店式公寓,昔日拆除的城牆,據說開發商將恢復後將被延伸至新建的酒店式公寓大堂內展示,免費對外開放,讓市民和游客隨時進來參觀,但時至今日,仍然未見蹤影,古城牆是上海歷史發展的見證,也是珍貴的文物遺產,從文物保護的要求來說,本不應該拆除,這裡且不說城市規劃部門當時審批的責任。從政府職能部門到開發商,都要有明確的態度,認真落實的行動,“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原汁原味的保留和保護好上海的不可移動文物,是每一個市民的責任,更是涉及申城千秋萬代文化傳承的事情,希望上海這段有458年歷史古城牆,能夠快速保護恢復。
現在上海僅存的這段琉璃瓦古城牆,歷史上原為抵抗倭寇入侵,明嘉靖32年上海官民奮起築就,當時僅用三個月,築起一道4.5公裡長、8米高的城牆。倭寇被平定,官紳在城牆的四座高台上造了四座寺廟,後來被保留,上個世紀90年代初。連接著鼓浪嶼和萬石植物園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享有“中華十大名街”等美譽。中山路為紀念孫中山而命名,始建於上世紀20年代,主要由華僑投資興建,兩旁是帶著濃郁南洋風情的成片騎樓,沿街保留有較完整的文物古跡和建築風貌。應該去年底恢復建造的上海老城牆,時至今日,其命運仍是撲朔迷離,位於人民路露香園路口,一段458歲高齡的明代古城牆,拆除兩年多時間,到底何時再現還不得而知。按原貌在原址上修復,開發商曾經承諾過的所謂“保護性拆除”後,在原址恢復,還能不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