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沈陽文溯閣

沈陽文溯閣

日期:2016/12/15 15:25:10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文溯閣位於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興建,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於閣內。乾隆曾說:“恰於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體現了乾隆皇帝不忘祖宗創業艱難,為後世子孫示守文之模的深意。文溯閣是七閣中藏書最完整而散失較少的一閣,1966年10月,為妥善保存這套《四庫全書》,國家決定將其調至氣候干燥、冷熱適宜的蘭州,由甘肅省圖書館保管。

文溯閣是沈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築,閣前有戲台、嘉蔭堂,後有仰熙齋,建築形式仿照浙江寧波的天一閣,面闊六間,二樓三層重檐硬山式,前後出廊,上邊蓋黑色琉璃瓦加綠剪邊,前後廊檐柱都裝飾有綠色的地仗。所有的門、窗、柱都漆成綠色,外檐彩畫也以藍、綠、白相間的冷色調為主,這與其它宮殿紅金為主的外檐彩飾迥然不同。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采用黑色琉璃瓦為頂,主要是為了使整座建築外觀風格相統一。

文溯閣後面,有抄手殿廊連接著仰熙齋,齋後為九間房,其中有芍藥圃、梧桐院等。這是乾隆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縱觀整個西路格局,院落層次清晰,套院相接而不亂,花草樹木點綴其間,的確是讀書作畫的理想“仙界”。

中國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