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調研故宮博物院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調研故宮博物院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

日期:2016/12/14 11:08:1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副局長關強一行來到故宮博物院,調研故宮博物院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情況,並出席故宮博物院三年藏品清理領導小組會議。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副院長宋紀蓉、馮乃恩、婁玮、任萬平、李小城及相關部處負責人陪同參加了此次考察工作。

  2012年10月8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通知》(國發〔2012〕54號)。這是建國六十余年來,我國首次開展的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對於全面掌握我國文物資源、加強文物保護、建設文化遺產強國有著深遠的意義。故宮博物院作為全國收藏文物藏品最為豐富的綜合性博物館,對這項工作始終保持著高度重視,積極落實國務院、國家文物局的各項部署與要求。為了更好地推動這一工作的開展,故宮博物院特邀請劉玉珠局長等到院考察、調研。

  當天下午,劉玉珠一行首先來到故宮博物院庫房進行實地考察,先後考察了地面庫房中的北五所瓷片、陶瓷標本庫,玄穹寶殿區域織繡資料庫,祭神庫壁畫庫,地下庫房中的甲骨、乾隆御稿、明清尺牍及故宮老照片庫,聽取了相關門類整理、研究情況的介紹和匯報。在北五所瓷片庫,劉玉珠與故宮博物院庫房管理人員一道,親自動手,參與了瓷片的清洗和整理。在實地考察結束後,劉玉珠一行參觀了位於寶蘊樓的故宮博物院早期院史展(1925-1949),參加了故宮博物院三年藏品清理領導小組會議,並聽取了單霁翔關於故宮博物院可移動文物普查進展及三年藏品清理情況的匯報。

  單霁翔匯報說,故宮博物院一直高度重視藏品的清理工作,對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更是積極響應。這不僅是對全國文物保護工作大局的服從與支持,也是推動故宮博物院“平安故宮”工程及加強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 截至2015年年底,故宮博物院已先後上報6批普查數據,涉及陶瓷、文獻、法書、繪畫、織繡、工藝、銘刻、珍寶、古建藏品等諸多門類,共計文物170余萬件、文物影像47萬余張。

  同時,故宮博物院結合工作和藏品實際情況,在第五次藏品清理的基礎上,按照全國普查工作的時間節點,制定了2014-2016年度的“三年藏品清理計劃”,並為此成立了專項領導小組。該項計劃的主要內容是:擬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以“邊清理邊采集邊研究”的工作模式對故宮博物院部分藏品進行深入清理,開展登記著錄、影像采集等,主要涉及乾隆御稿、明清尺牍、瓷片及窯址標本、甲骨、老照片、古建藏品等15項工作。此次劉玉珠局長一行人實地考察的,正是這15項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年藏品清理工作”相較於2004-2010年的第五次藏品清理有著更為嚴格的整理標准與更為專業的學術要求。截至2016年2月,故宮博物院已完成乾隆御稿的部門間移交,老照片玻璃底片的清洗等,甲骨項目成功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利用清理成果成功舉辦了“光影百年——故宮藏老照片特展”,建成了正式向觀眾開放的石刻構件保護展示園區。目前正在穩步開展乾隆御稿、明清尺牍、瓷片標本、甲骨、老照片、散落宮廷文物與櫃架、文物修復材料等的清查與整理工作。

  未來一年,故宮博物院還將繼續積極推進可移動文物的普查工作,加強文物基礎影像的采集,按時上報數據。同時,加強文物的科學保護與學術研究,加大公開、共享力度,充分發揮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功能,並擇機舉辦三年藏品清理成果展。

  2016年2月24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加強文物保護和合理利用,強調了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物資源,要健全文物登錄制度,建立國家文物資源數據庫。正在進行的全國性文物普查無疑是最為基礎和重要的支撐工作,是一切保護、展示與研究工作的基石,理應受到各個博物館的重視與支持。對於故宮博物院而言,三年清理既是第五次藏品清理的深化與延續,更是積極參加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重要舉措。通過此次清理將使得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更加有尊嚴,也會為社會公眾的鑒賞和利用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

  (來源:國家文物局網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