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青陽洪村古宅亟需修繕 300萬預算難道全村

青陽洪村古宅亟需修繕 300萬預算難道全村

日期:2016/12/14 11:07:0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這是一座破敗的房子。

 

  院子裡雜草叢生,木縫裡長滿了青苔,牆上的壁畫損壞嚴重,雕刻精細的牛腿隨意擺放在窗台上,一間廂房裡還堆滿了破舊的沙發。陽光灑進廳堂,屋頂的瓦片殘破,地上的光影也隨之斑駁。

 

  但在青陽洪村村民眼裡,這裡處處都是寶貝。

 

  破敗的氣息難掩古宅的精致,用長條青石砌成的門面上,石雕磚雕栩栩如生,“九峰拱秀”四個石刻大字剛勁有力。廳內的牛腿、花窗雕刻細膩,兩條台梁上的鳳凰采用了少見的陽雕手法。

 

  最早和記者提起這座古宅的,是金華市收藏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啟加。“如此大體量的建築,還是名人故居,眼睜睜看著它衰落下去,於心不忍。”他說。

 

  昨天中午,錢江晚報記者來到金華洋埠鎮青陽洪村內,找到了這座洪初吉故居。這裡是金華市文物保護點,村民們告訴記者,他們真的很想把古宅好好修繕一番,可評估後得出的300萬元預算,也真的讓他們犯難了。

 

  村民:

 

  古宅要修沒有疑問

 

  可300萬元修繕費誰來出

 

  洪浩是青陽洪村的村民,臨時負責故居管理。“整座古宅建於清代,占地1000多平方米,分前廳、便廳、東西大廂房、花廳和堂樓等四進五廳,呈中軸對稱分布。”洪浩邊走邊介紹。

 

  記者在現場看到,對開的木門上,掛著金華市文物保護點銅牌,2004年頒發的,如今已是銹跡斑斑。古宅內,部分木結構已經遭受了白蟻蟲害。洪浩指著頂部較新的部分說:“2004年,有四五十平米的結構曾經坍塌,村裡當時籌集了15萬元進行了簡單修復。”

 

  對於洪初吉故居的現狀,村主任洪偉也表示很無奈。

 

  他告訴記者,村裡已經評估了修繕費用,需要300萬元左右,修繕所需的材料和技術也比較復雜。這個房子得修,這是沒有疑問的,可眼下的令人頭疼的問題是,錢誰來出?

 

  村民們把眼光放在了村子北邊的一塊濕地上。目前,那個占地48公頃的青陽洪濕地休閒農業觀光園項目已經立項,村裡希望借助這一東風,能有政府部門或社會力量介入,盡早開展洪初吉故居的修繕開發工作。

 

  專家:

 

  古宅保護價值相當高

 

  修繕工作迫在眉睫

 

  除了村民們,一群專家也是為了這座古宅操碎了心。

 

  吳德良是浙江省古建築工程監理有限公司的古建保護專家,他曾多次來到洪初吉故居考察。

 

  “建築結構保存得相當完整,木雕工藝水平也很高,在金衢地區有很高的代表性,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由於是文保點,需要通過文物部門牽頭聘請專家,進行方案論證才能動工修繕。”吳德良同時提到,目前故居的白蟻蟲害比較嚴重,隨著雨季的來臨,木構架面臨的坍塌風險更大了,修繕工作迫在眉睫。

 

  金華寺平村古建築保護顧問胡阿榮,最近也一直在為洪初吉故居奔走。

 

  他表示,目前故居修繕的前期評估費用已經得到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支持。“進一步修繕可以向文物保護部門尋求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持,我們也呼吁有民間熱心人士能加入到保護洪初吉故居的行列中來。”胡阿榮建議,針對目前故居遇到的棘手問題,村裡可以先籌集部分資金,進行搶救性加固和維護。

 

  得知村裡目前面臨的難題後,金華市收藏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啟加也表示,政府牽頭、多方參與是解決燃眉之急相對理想的方式,“古村之友”願意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鏈接

 

  古宅主人來自名門望族

 

  曾一手創辦湯溪中學

 

  青陽洪,這個位於衢江邊的村落,距今已有800多年建村史。這座人口近千的村莊,走出了抗日英雄、教育學家、教育學家等先賢。

 

  對於洪初吉故居的歷史,洪浩如數家珍。他介紹,洪初吉生於1905年,畢業於日本東京政法大學,與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是同學。留學歸國後,他於1941年創辦了湯溪中學。目前的湯溪中學是省一級重點普通高級中學,70多年的辦學歷史,為社會培養了3萬余名初、高中畢業生。

 

  “洪家是典型的書香世家,在當地也是名門望族。”洪浩介紹,洪初吉的祖父洪炜光是清代優貢生,曾任知縣副職;父親洪承魯也擔任過多地知縣,是民國時期蘭溪首任行政長官;三弟是浙大著名教授;二弟洪任吉是黃埔軍校第十期畢業生,畢業後參加抗戰,在台兒莊戰役中與日寇戰斗光榮獻身。

 

  因此,洪初吉一家在當地頗受敬重。他本人曾把二弟的撫恤金全部投入到湯溪中學的建設中,還專門設立了助學基金,每年資助二十名貧困學子完成學業。

(來源:錢江晚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