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安徽宣城明代古橋將被拆除是誤傳 或將原址保護

安徽宣城明代古橋將被拆除是誤傳 或將原址保護

日期:2016/12/14 11:07:0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我發現跨水陽江的大橋與東溪橋老橋高度重合,這意味著有著400余年歷史的古橋將要拆除了。”近日,安徽宣城網友在當地論壇的發帖,引起民眾對東溪橋去留的高度關注。對此,宣城市城鄉規劃局日前回應,將對相關建設方案進行優化,最終實現古橋的原地保護。     這位網友所說的東溪橋古名惠濟橋,曾是宣城境內最大的古橋。該橋建於明隆慶癸酉(公元1573)年,由時任寧國知府王嘉賓和宣城知縣姜奇方提倡修建。該橋共有9孔,長約100米,寬約8米,高約15米,是宣城來往蘇杭的交通要道。如今惠濟橋只剩下幾個橋墩、一段橋面和護坡。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惠濟橋遺址”被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點,2015年被公布為保護性建築。     讓惠濟橋陷入拆遷危機的是宣城市城鄉規劃局網站公示的陽德路(宛溪路—陵陽路)道路規劃設計方案。根據規劃方案,該道路規劃長4500米,跨水陽江、雙橋河各設一座大橋。“新建大橋有一個橋墩確實與惠濟橋兩個橋墩重合,惠濟橋可能會遭到拆除。”宣城市文物局局長劉政告訴記者。     對此,宣城市城鄉規劃局副局長方剛說,規劃部門也很重視文物保護,並征求過文物部門的意見。設計單位也提供了三套方案,除了引發熱議的方案,還有改造下游50米處目前正在通行的平橋,這個方案建造成本在8000萬元左右,還會影響到城市交通。另一種是大跨徑的斜拉橋方案,直接跨越古橋,但是成本約需3.1億元,會增加2億多元投資。“我們將對三種方案進行權衡優化,但肯定不會拆除惠濟橋,最終實現惠濟橋遺址原地保護。” 方剛說。     宣城境內溪流縱橫,建橋歷史尤為久遠,據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統計,宣州至今仍保留著300余座古橋。“宣城市是安徽省的歷史文化名城,惠濟橋是名城的重要節點,希望能把這處不可復制的古橋遺址保護下來。”劉政表示。
(來源:中國文化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