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山西瓷窯址發掘千余件宋金瓷器 媲美定窯白瓷

山西瓷窯址發掘千余件宋金瓷器 媲美定窯白瓷

日期:2016/12/14 11:03:4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新華社太原11月18日專電(記者王學濤、高竹)記者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16年3月至9月,考古工作者對河津瓷窯址進行了系統的區域性調查,並對固鎮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可復原及完整宋金瓷器1326件,填補了山西無相關制瓷遺跡的空白。

  河津窯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地處汾河與黃河匯流的三角洲地帶。有關河津窯的文獻記載相對較少,僅在個別明清文獻中略有提及。迄今為止在河津市共發現北午芹、古垛、固鎮和老窯頭四處瓷窯址,窯址的時代自北宋延續至清。

  2016年3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四處瓷窯址展開區域性系統調查,摸清了四處瓷窯址的分布范圍及保存現狀,並在老窯頭遺址周邊山體發現較大規模的瓷土礦。綜合調查結果,選擇保存相對較好、堆積相對密集的固鎮瓷窯址做進一步勘探及發掘。

  據了解,固鎮瓷窯址共發掘1039平方米,清理制瓷作坊4處、瓷窯爐4座、墓葬1座、水井1處、灰坑35個,出土數以萬計的瓷片、窯具以及一定數量的陶器、銅錢、鐵器、骨器等,時代為宋金時期,以金代遺存為主。

  其中,制瓷作坊多為窯洞式,作坊底面遺存保存較完整,有澄泥池、沾漿缸、灶址、石磨盤、石臼等遺跡、遺物,涵蓋原料制備、制坯、晾坯等環節;瓷窯爐均為半倒焰式饅頭窯,由通風口、扇形單火膛、窯床及雙煙室組成,不同之處在於通風口的位置、窯床及煙室的結構及大小等。

  考古發掘共出土可復原及完整瓷器1326件,瓷器品類有粗白瓷、細白瓷、黑醬釉瓷及三彩瓷,器形有碗、盤、碟、罐、枕、盆、瓶、盒、器蓋等。值得一提的是,北澗疙瘩地點出土的宋代細白瓷,胎白而細密堅致,釉色瑩潤,可媲美定窯白瓷 。

  另外,通過中科院對北澗疙瘩地點出土的細白瓷進行X射線熒光檢測,顯示其燒成溫度可能極高,其外觀白度亦不遜於著名的邢定鞏白瓷,代表了同時期較高的燒造水平。

  “河津古瓷窯址分布相對密集,延續時間長,瓷器品類多樣,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宋金時期制瓷手工業較發達的窯場之一。”該考古項目負責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曉毅說。

  王曉毅表示,固鎮遺址發現的制瓷作坊及瓷窯爐,填補了山西地區無相關制瓷遺跡的空白,為研究宋金時期河津窯的制瓷流程、燒窯技術、裝燒方法提供了重要材料。來源:新華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