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仙人崖文物保護工作仍面臨著重重困難

仙人崖文物保護工作仍面臨著重重困難

日期:2016/12/15 1:18:0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仙人崖位於天水市北道區東南部,秦嶺山脈西端,距離市區60多公裡。為古秦州——天水十景之一,是重要的古建築群靈應寺所在地。國家列為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風景名勝點之一。

  據有關資料記載及現存塑像來看,它的建造從南北朝時期就開始了,距今將近1600年,現存北魏、宋、明、清等朝代的塑像204尊,壁畫82平方米左右。

  仙人崖的寺宇多建於石巖下或奇峰頂巅。仙人崖宋代被稱為“華嚴寺”,明永樂皇帝賜名“靈應寺”,相傳自古常有人隱居其山,修行學道,故稱“仙人崖”。

  仙人崖主要由東崖、西崖、南崖、寶蓋山和獻珠峰等部分組成。東崖羅漢堂有明代塑造的18尊形態各異的羅漢塑像;西崖山腰因多年風化,自然形成天然石,其形狀酷似蛤蟆嘴,可容納萬余人,建築大小殿宇14座,38間,為仙人崖最為集中的建築群。

  東崖和西崖之間有一孤峰——獻珠峰,上建殿閣兩座,建於1694年(清康熙32年),仙人崖殿宇為佛教道教共同修建,現保存完整的有獻珠峰,南崖干佛崖、臥 佛洞、梯子洞等十多處建築。對研究古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證據。現已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麥積山風景區。該風晨區植被良好,山巒疊翠,被譽為西北黃 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

  南崖及被盜觀音佛像

  南崖離地十余米的弓形懸崖絕壁上有3尊崖塑懸像,和數百個摩崖小龛,約占崖面達80多平方米,懸崖上一尊最大的塑像,頭部肩部及身架尚在,其余均因年久塌毀,身高5米左右,為宋代塑造。小龛中還保存有4尊北魏小影塑,其技法與麥積山石窟同期塑像相同。

  被盜的觀音佛像就是南崖懸崖絕壁上小龛中的1尊北魏小影塑,其高約55厘米,重約100斤,為米油,蛋清,熟土等有機物混合雕塑而成,據當地一位文物愛好者 介紹,國家有關部門說觀音佛像為宋代所造,但是據現存的歷史資料記載,其為北魏的期塑造。因為目前文管部門專家尚未鑒定,至今還沒有—個權威的“具體年代 說”。

  千年文物被盜半月

  觀音佛像究竟“生”於何年,為此記者於6月21日來到仙人崖文物的管理單位一一天水市北道區文體局采訪,對於記者的提問,天水市北道區文體局局長石某竟說:“我作為行政領導,不可能對文物專業知識一清二楚。”接著石局長又反問記者,“觀音佛像被盜我怎麼不知道?”

  據資料顯示,麥積山石窟最早建於十六國後秦(約公元384年左右),大興於北魏(公元471年),西魏大統年間(公元535年)再修崖閣,重建寺宇。後經 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斷開鑿修建,遂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被稱為“東方雕塑館”,它為研究我國古代泥塑、石雕、壁畫、建築藝術以及宗 教等有關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據有關資料顯示,被盜的觀音佛像為北魏時期塑造,與麥積山同期塑像有著相同的史學和美學價值,對這件極其珍貴的文物被盜,作為主管部門的主要領導竟然漠然視之,實在是令人費解?

  6月21日傍晚6時許,記者在仙人崖景區看到,一些單位公然踐踏《文物保護法》,在景區違章建設,亂拉電線,嚴重破壞了景區的完整性和文物的安全性。據了解,中國移動通 信天水分公司不聽勸阻,在仙人崖景區和文物保護重地擅自搭建4個通訊發射塔,記者看到粗約3厘米的白色線路裸露在山體外,在蒼翠的樹木和古樸的建築物的映 襯下,顯得極為刺眼。景區內的其他違章建築更是隨處可見。天水市領導在仙人崖曾要求有關部門限期拆除景區內的違章建築,遺憾的是,很多違章建築至今也未拆 除。此次文物被盜,就是南崖千佛崖下的一間違章建築直接成為了犯罪分子的“得力助手”。犯罪分子登上這間違章建築,離地僅十余米高的北魏泥塑便觸手可及。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目前仙人崖文物保護工作仍面臨著重重困難:仙人崖的文物分散,文管人員的力量薄弱,文管人員每兩天對景區的文物巡視—次,文管人員專 業知識貧乏和文物保護資金匮乏,以及主管領導對文物保護的消極態度。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和改善,誰能保證仙人崖的文物不會再次被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