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第二屆“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入選項目評析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

第二屆“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入選項目評析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

日期:2016/12/14 21:31:2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國家文物局精心指導下,由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第二屆(2014年度“) 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推介活動入選項目日前揭曉。基於長期以來文物保護工程所承載的積極功效和社會影響已遠遠超出文保專業技術和文物工作本身,不斷在文化傳承、城鄉建設、環境、旅游乃至經濟社會發展、公眾生活品質提升諸多方面彰顯令人矚目的綜合效益,這項自去年才正式啟動、剛剛步入第二個年頭的行業性榮譽品牌,正日益獲得各地文物部門、文物保護工程單位的積極關注和踴躍參與。“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入選項目的質量導向、示范引領作用,也正在伴隨推介活動的持續開展而漸漸顯現。
  從本屆入選“十佳工程”的10 個文保項目以及各參評項目演示介紹、專家點評答問等方面情況看,工程質量、效益突出,能夠堪稱業界標桿、典范者,除了工程勘查設計、申報立項、組織實施、竣工驗收等諸多環節均須始終秉持正確理念,優選材料和技術方法,以及中規中矩的嚴格質量管理之外,還有以下兩方面的鮮明特點:
  一方面是突出問題導向,明確工程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及對復雜性、尖銳性問題的精准把握和深入研究,包括適時請求專家把脈指導,深化設計,材料、技術等方面不厭其煩地調研比選、反復試驗,科學合理地采取針對性、適用性、創新性作法等,直至取得最佳維修質量效果,切實達到對症施救、藥到病除的目標。
  雲南曹溪寺寶華閣修繕工程中,針對木作、瓦作、石作、油漆作和造像、彩繪維修、恢復所遇到的項目多、難度大等一系列難題,設計、施工單位工作嚴謹細致,現狀實測,去偽存真,從梁思成先生《未完成的測繪圖》一書的早期著錄材料中尋找歷史依據,在合理保持傳統法式、傳統材料、傳統工藝的同時,科學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特別是經過反復測試分析、配比試驗、優中選優後,采用全礦物顏料進行彩畫復原,取得了顯著的維修保護效果。
  四川茶馬古道-觀音閣災後搶險維修工程中,最大限度保留了明代官式建築的原始木構件,經測試分析,專門采用了與原構件樹種完全相同的珍貴桢楠木材進行補配,很好地實現了排除險情、整體保護的工程目標。
  山西省太原市窦大夫祠保護工程中,獻殿五層藻井價值高、塌墜多、險情重,工藝、技術難度大,工程團隊邊施工、邊觀察研究,采取分層整體拆卸、據實補配加固、原狀復位歸安等優選方法,確保了原狀保護效果。
  另一方面,是讓文物在祛病健身、延年益壽的同時,活出當代的精彩,實現合理利用、永續傳承。令人稱道的文物保護工程,往往也是政府工程、民心工程,工程的設計、實施要與文物的安防消防、融入社會、惠民利用通盤考慮,與周邊環境整治、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同步安排,確保工程完竣後,不僅保護、強健了文物本體,延續了文物的生命、價值,同時還應為環境改善、城鄉發展、百姓生活帶來裨益,為美麗城市、美麗鄉村添彩加分。
  遼寧錦州廣濟寺古建築群維修工程,使昔日殘破不堪、門可羅雀的廣濟寺、天後宮、昭忠祠、觀音閣等集中連片的古建築群徹底恢復了城市歷史文化標志的風采,正日益成為當地市民和廣大游客觀眾的文化活動中心。
  黑龍江中東鐵路建築群橫道河子機車庫及東正教聖母進堂教堂搶救保護工程,不僅讓歷史建築恢復原貌、排除險情,“實現了整潔的滄桑美”,還將被用於建作中東鐵路運輸博物館,展現對公眾開放服務的功能。
  江蘇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修繕工程,經整體加固修繕,拆除了多年來因偏重使用而不當添加的建築成分,恢復了歷史真實和文物價值,還被作為南京民國建築的經典代表進行原狀開放,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海內外觀眾好評。
  “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項目亮點多多,不勝枚舉。期盼這項評選推介活動在不斷優化、完善中實現機制化、持續化發展,使越來越多的優秀文保工程作法廣為業界認同和借鑒,為提升文物保護工程質量和專業技術水平發揮更大作用,為文化傳承、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