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學者在山西發現1500年前大夏吳兒城遺址
日期:2016/12/14 11:47:0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中國獨立文化學者、知名作家殷謙28日對媒體宣稱,山西省懷仁縣境內發現一處距今1500年左右的古城堡遺址,這將是目前山西省境內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堡遺址,也是迄今山西省內發現的歷史最早的一座古堡。 據了解,此次發現的遺址是一座保存十分完好的古城堡,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吳家窯鎮碗窯村,經過與早先在陝西省綏德縣、神木縣等發現的古城堡面積對比,以及對地表磚石經過碳十四檢測得知,該遺址建於公元418—420年,即十六國時期,距今已1500多年。 對此,山西省懷仁縣文化局局長吳正榮表示,懷仁縣歷史悠久,特別是吳家窯鎮碗窯村曾是全國最早的官窯生產地,主要生產日用瓷碗,已有1000多年歷史,並已載入懷仁縣縣志。同時,關於古城堡遺址一說,他們將會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進行更進一步的深入論證。 據史料記載,赫連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劉勃勃(北魏皇帝拓跋嗣給他取個侮辱性名字“屈孑”,屈孑是卑下之意,《晉書》誤作為其表字。)匈奴鐵弗部人,十六國時期胡夏國(又稱赫連夏)建立者。407年,劉勃勃殺沒弈干,並吞其部眾,自立為天王,大單於,國號夏,年號龍升,定都統萬城(今陝西榆林靖邊北),早先赫連勃勃的父親劉衛辰入居塞內,到前秦分裂時,劉衛辰擁有朔方之地,當時,幽朔(晉北地區)屬於赫連勃勃所建的大夏國一部分。 吳兒城遺址究竟是什麼?它具有一段什麼樣的歷史?學者殷謙介紹,據唐代《元和郡縣志》記載:“赫連勃勃破劉裕子義真於長安,遂虜其部,築此城以居,號吳兒城。”而公元417年,東晉大將劉裕破長安,滅後秦,將其12歲的幼子劉義真以及部分兵力留下來鎮守長安,劉裕則率軍直驅建康奪取帝位。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此時的大夏國王赫連勃勃見劉裕離開長安,便乘機親率鐵騎沿秦直道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敗年幼的劉義真,奪取長安。是年(公元418年)春,赫連勃勃於灞上稱帝,11月還都統萬城,並下令沿路築城,將其從長安押回的一批被俘的劉裕官兵蔑稱為“吳兒”,安置在各處堡寨為奴,當時人呼之為“吳兒城”。 據殷謙介紹,“吳兒城”不只吳堡一地獨有,今陝北綏德、神木等縣都有“吳兒城”,位於懷仁縣吳家窯鎮的“吳兒城”遺址尚屬首次發現,與懷仁相鄰的山陰縣也發現“吳兒城”遺址,但只剩下一些殘垣,而懷仁縣發現的“吳兒城”,是山西境內迄今為止保存唯一完整的古城堡,可見赫連勃勃押回的“吳兒”數目眾多,分兩路遷移,一路從今長安、銅川、延安到榆林,另一路從今榆林、朔州、再轉至大同。俘虜眾多,一地竟無法容納,所以他才下令廣修堡壘集中監視,類似於今天的“移民工程”。 殷謙指出,保存如此完好的1500年前的古城堡,在黃河流域絕無僅有,從這一考古發現可以說明陝西關中和山西晉北都曾遭受過巨大的戰爭災難,也是五胡亂華時留下來的鐵證。隨著龐大的前秦帝國的解體,十六國百年混戰,中國北方一片廢墟,赫連勃勃的胡夏國等共有十二股大小勢力在這塊巴掌大的地方相互攻伐,爭斗不息,演盡了人間無數悲歡,直至滅亡。來源:中新網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