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風景這邊獨好

風景這邊獨好

日期:2016/12/14 10:28:1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奇山秀水,養生福地。

    泱泱平涼大地,處處閃耀著養生文化的光輝。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文化、古成紀文化4張文化名片中無不蘊含著深邃的養生之道。加之區位優勢、環境優勢、資源優勢、交通優勢等諸多優勢以及天然溫泉、森林氧吧等天然養生資源,讓平涼發展生態旅游和養生產業占據天時地利。

    結合平涼獨特的資源優勢和世界產業發展方向,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適時作出了創建“養生平涼”,積極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決策。從理念、美食、武術、中醫、溫泉、生態六個方面入手,著力打造六張“養生名片”,促進經濟的低碳、環保、綠色、可持續發展,提升城市的核心價值和人民的幸福指數。

    一年多來的實踐表明,“養生平涼”行動一旦與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同頻共振,與改善民生的時代步伐同步一轍,就必將激發出全社會的巨大熱情,為推動平涼旅游跨越式發展提供難以估量的能動力。

    打造“理念養生”

    推進文化與養生融合

    平涼歷史悠久,養生文化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代黃帝就親臨崆峒山向廣成子求教養生治國之道,奠定了養生文化的“根”在平涼。經過幾千年的演進和發展,崆峒山道教養生文化、西王母養生文化、皇甫谧針灸醫學文化、古成紀伏羲養生與和諧文化已滲透到醫藥飲食、體育健身、休閒娛樂等各個方面,養生觀念也隨之深入人心,健康長壽成為人們追求的一大生活目標。

    文化怡情,修心養性。豐厚的文化底蘊,形式多樣的文化載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平涼群眾“閒有所樂”。每年在平涼舉辦的各類文化活動多達2000余場,元宵燈會期間每晚吸引10萬余觀眾前來觀看。在農村,平涼近年來不斷投資興建文化廣場、農家書屋,其中建成農家書屋1529個,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此外,平涼80%的村有鑼鼓隊、秧歌隊、戲曲隊、宣傳隊、劇社等業余表演團隊常年開展文化活動。

    為更好地傳播平涼養生文化資源,平涼市政府信息辦建成了“養生平涼”網站,其點擊量現已突破146萬人次,網民遍布全國各省(區)以及歐洲、非洲、美洲等。該網站重點突出了信息發布和互動服務功能,共有“信息發布系統”、“博客系統”、“論壇系統”、“問吧系統”、“微博系統”、“評論系統”等六個主系統和“投稿系統”、“投票系統”兩個子系統。每個系統開設了“理念養生”、“美食養生”、“運動養生”、“國醫養生”、“溫泉養生”和“氧吧養生”及養生動態、養生常識、養生視頻、養生圖片、養生論壇、養生典藏等15個欄目72個子欄目,信息達6.2萬余條。客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地選擇所需要的頻道,輕松點擊各種服務。特色鮮明,形式生動,互動性極強。我市還編輯整理了《崆峒養生學》、《平涼養生寶典》、《崆峒武術志》等養生相關書籍,推動養生與文化的深度融合。

    打造“美食養生”

    推進美食與養生融合

    “美食”是旅游的“六大要素”之首,也是養生的第一關口。平涼風俗各異,有著獨特的“吃文化”,平涼金果、平涼紅牛享譽海內外,平涼饸饹面、清湯羊肉泡,靈台酸湯面,莊浪暖鍋,泾川罐罐蒸馍,華亭核桃包子,靜寧燒雞、鍋盔等地方名優小吃美味可口、家喻戶曉。

    創新才能發展。自去年3月我市發出創建“養生平涼”動員令以來,餐飲業界各路精英“崆峒論劍”,紛紛展開“養生”較量,推出了一桌桌既能突出隴菜的主體優勢,又能吸收消化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養生文化,並且兼顧各種餐飲類型的養生宴席。養生餐飲的異軍突起,為平涼餐飲的未來指明了方向,也為創建“養生平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平涼賓館推出的五谷雜糧宴堪稱一道時尚宴席,制作精良的玉米、高粱、荞麥、燕麥、小米等食物,不但滿足了人們對養生的需求,而且色香味俱全誘人無比。華辰大酒店打造的國藥養生宴,選取的是產於當地,以溫補、平補為前提的12味對人體有益的中藥材作為輔料,與食材進行搭配、開發,走的是“食藥同源”的養生路線,就連飲品也以養生茶取代。童家餐飲有限公司的紅牛養生宴清新、鮮香,用於制湯的原料為動物性原料,如雞骨、鴨骨、牛骨等,采購時特別注意鮮味足、異味小、血污少,所供的牛肉全部來自平涼紅牛的專供基地,肉味甘美香醇,嫩滑爽勁,鮮湯與紅牛的完美搭配,使宴席頗具養生價值。廣成大酒店結合季節變化、氣候條件,研究推出時令性的系列養生美食,重點推出“廣成仙宴”、“道家養生宴”、“五谷六舜宴”三大宴席,各有特色。崇信縣龍泉賓館內推出養生荞面宴,突出體現荞面的保健養生理念……

    一向墨守成規的平涼餐飲業正悄然變革。新開發的10大養生名宴,以及以道、佛教素齋系列為主的養生飲食,形成了獨特的平涼地方名優小吃、養生飲食、特色菜系等知名品牌。

    打造“運動養生”

    推進武術與養生融合

    近日,“感恩杯”第十屆香港國際武術節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圓滿落幕。本屆賽會,崆峒武術威震四方,崆峒文武學校代表隊,平涼市體育局武術協會、中華崆峒武道聯盟“崆峒弘武堂”代表隊參賽選手憑借精湛高超的崆峒武術脫穎而出,一路摘金奪銀,以8金3銅的驕人戰績為崆峒武術再添新彩。 崆峒武術,是平涼人民的財富。崆峒武術創始於崆峒山,根源於道家文化。金庸老先生評價“崆峒武術,威峙西陲”,是與少林、武當、峨眉、昆侖、華山等齊名的六大武術流派之一。近年來,崆峒區政府支持創辦的崆峒文武學校,多次在國內外比賽中獲得佳績,民間也開設有弘武堂等武館,有效地促進了崆峒武術的傳播光大。全市在弘揚挖掘崆峒武術的同時,一方面大力推廣太極拳、五禽戲等中國民間流傳的傳統運動養生項目;一方面舉辦元旦環城賽、崆峒登山節等全民健身活動,通過散步、跑步、籃球等運動項目的引導組織工作大抓常規運動養生方式,全面發展體育運動事業,大力推動運動養生的普及。

    去年,我市緊緊抓住構建甘肅絲綢之路體育健身長廊的重要歷史機遇,把群眾身邊體育健身設施建設作為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迎難而上,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爭取的各類項目資金共完成投資1238萬元,全市公共體育場地建設得到長足發展。省列7個體育惠民工程項目建設圓滿通過驗收。體育惠民工程建設是省政府所列的27件實事之中的第十六件實事,由於各級領導重視,層層責任落實,配套資金到位,宣傳工作深入,工程標准嚴格,7個鄉鎮圓滿完成了省上下達的目標建設任務,投資870多萬元,硬化場地21000多平方米室外場地和四大功能區。平涼體育中心項目建設啟動順利。

    如今,完備的體育基礎設施使“運動養生”變身為民生熱詞,群眾熱情參與健身運動的畫面,已經融入平涼城鄉美麗的自然風光。

    打造“國醫養生”

    推進中醫保健與養生融合

    以“皇甫谧”命名的醫院,以“皇甫谧”命名的制藥企業,以“皇甫谧”命名的養生院……歷經1700多年的歷史積澱,“皇甫谧”如今仍伴隨著我們的生活,這張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成為平涼擁有的世界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名片”,並為平涼開創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以“皇甫谧”命名的醫院,積極提供中醫養生、保健等服務,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方面的優勢,大力弘揚皇甫谧學術思想,在中醫藥界打響了皇甫谧品牌的影響力;由甘肅皇甫谧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打上“皇甫谧”商標的藥物,無一不是行之有效的名藥,為企業創下了驕人的產值和銷售收入,其主導產品保胎靈、止血寶、炎可寧片榮獲“第十六屆中國西部技術交易會”新技術、新產品金獎;皇甫谧養生院以皇甫谧養生文化為基源,不斷開發出地道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化新產品,把“簡、便、廉、驗”的皇甫谧“治未病”的養生精髓還之於民,使人民群眾能夠認知它、利用它,享受其帶來的福祉。

    由於看好中醫養生業未來的發展,各種資本紛紛注資中醫養生業:靜寧縣中醫院已於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莊浪縣中醫院在舊址上投資400多萬元進行裝修改造的中醫館也已投入使用。平涼在繼承皇甫谧中醫藥文化精髓的同時,不斷發展中醫藥教育。今年在全市開展了平涼市托幼機構和中小學學校中醫文化啟蒙教育活動,並編印《平涼市中醫藥啟蒙教育系列讀本》一套三冊,發放至全市托幼機構和中小學校。同時組織中醫藥知識養生保健巡講和義診活動,傳播中醫藥文化。

    打造“溫泉養生”

    推進溫泉旅游與養生融合

    平涼是西北早期的溫泉勝地。泾川溫泉泉水常年恆溫38.2攝氏度,經陝西省保健品鑒定中心取樣測試,每升水中含有人體所需的13種微量元素。當大自然賦予泾川縣這一獨特的資源後,該縣以水養水,做活水文章。為了擴大旅游接待規模,縣上按照四星級賓館的標准,在溫泉賓館新建了3號貴賓樓,對賓館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順利通過了省旅游局四星級賓館驗收評估。

    同時,為了主動融入“西蘭銀”旅游圈,縣上積極參加“西洽會”、“蘭洽會”,以及“和諧崆峒·魅力平涼”、“平涼人游平涼”等旅游推介活動,成功舉辦了“浪漫溫泉浴”主題旅游休閒體驗活動,傾力打造溫泉養生招牌。

    此外,廣成大酒店、金色海岸等新興溫泉、水療休閒娛樂活動深受廣大市民喜愛。為把平涼打造成為西蘭銀地區的溫泉度假勝地,全市加快崆峒古鎮問道驿站養生項目的運營,開發崆峒山香山真氣運行館和彈筝湖公園人工露天浴場等休閒養生場所,擴大廣成大酒店溫泉養生產品規模,啟動了泾川溫泉養生園建設,新建溫泉別墅、會展中心等功能服務區,開發出系列溫泉養生產品,打造以溫泉休閒為基礎、以會議度假酒店為重點、以休閒養生地產為核心的溫泉養生休閒度假區。

    打造“氧吧養生”

    推進養生與休閒度假融合

    平涼市境內海拔1300多米,天然林面積3.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2.3%,年均氣溫8.5℃,氣候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空氣質量好,大氣污染少,負氧離子多。崆峒山、太統山、十萬大峽谷、關山、田家溝等林區是休閒避暑、怡情養生的理想之地。全市以建設西部人文生態旅游基地為目標,突出“人文養生、休閒度假、生態觀光、西部民俗”四大特色,初步形成了崆峒山旅游區、泾川旅游區、關山休閒避暑旅游區、靈台文化旅游區、葫蘆河流域農業生態觀光旅游區等“五大旅游區”,崆峒山、大雲寺、王母宮、龍泉寺、雲崖寺、古靈台、荊山森林公園、蓮花台、太統森林公園等14處國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成為生態游覽、野外探險、森林科普、休閒避暑的旅游勝地,展示著這座宜居之城、養生福地的風采。 

    青山綠水、清新空氣是平涼的自然優勢。打造養生之城,不能僅僅依靠自然禀賦,還需要城市經營者深謀遠慮,不斷打造養生“軟環境”,在環境保護方面,平涼堅持“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先進科學理念,大力實施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突出流域、區域、行業、企業“四大領域”污染治理,集中力量實施污染總量減排、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環境風險防范“五大工程”,不斷強化體制機制、監管體系、基礎能力、科技產業、機構隊伍、項目資金“六大保障”,努力走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工作新路子。

    在食藥品安全保障方面,我市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無盲區、全覆蓋”的食藥品安全責任體系,讓游醫、不法商販在農村沒有了立足之地,為平涼構築起了健康養生屏障。

    旅游行業順勢而動

    譜寫養生旅游全新篇章

    我市充分發揮生態和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推進旅游項目建設,加快旅游產品開發,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打響“神奇崆峒、養生平涼”品牌形象,吸引成千上萬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我市的養生旅游業呈現出了一片艷陽天。

    慕“養生游”之名而來的游客一撥又一撥,“下次一定叫更多的親戚朋友游平涼。”“等觀賞完這美麗的梯田之後,再與親朋好友一道去崆峒山腳下吃上一頓農家樂。”……游客們來到我市旅游,個個都是意猶未盡。

    瞄准養生商機,平涼一些旅行社紛紛開辟“養生旅游”線路,在線路中加入了食藥膳、聽講座、泡溫泉、到中醫養生院理療的養生行程。此外,還順勢推出一系列“夕陽紅”等老年人旅游線路,加上貼心的服務搶攻市場。平涼雪域雲雁旅行社針對老年人推出的平涼9日休閒養生游,報價3000元左右,老年人到平涼後,可以在旅游中體味養生,除了在主要風景區游玩,還可以通過下棋、打撲克、唱歌、進行中醫理療等活動放松身心。

    部分景區積極開發自身得天獨厚的生態養生資源,無論是仙山修道,練習崆峒武術,強身健體,還是在佛家寺院吃齋參禅,修身養性,將鐘靈毓秀的仙山勝景和玄妙空靈的歷史文化結合起來,打造感受福壽勝地、修習養生武術的旅游品牌,成為一些佛教和道教聖地發展旅游的重點。 崆峒山、田家溝、龍泉寺、王母宮等景區,推出了主題不一的養生系列體驗產品,都十分受游客歡迎。其中崆峒山養生之旅打造得最為出彩。崆峒山把武術養身、文化養神、服務養心、風景養眼作為打造養生旅游的風向標,著力將崆峒山養生旅游品牌打造成國際知名旅游品牌。景區大力開發武術表演節目和互動式習練節目,在景區中台演出,使游客充分體驗崆峒武術的養生心法。景區在強化服務的同時,推進養生與特色文化融合,深度挖掘崆峒道源文化,規劃建設崆峒道源文化演繹宮,精心編排以黃帝問道、漢武西巡等為主題的實景舞劇演出節目,讓崆峒道源文化浸潤心靈。這些“養生游”產品逐漸受到游客青睐,並呈現蓬勃發展趨勢。

    我市積極發展星級賓館和綠色旅游飯店,2011年晉升四星級飯店1家(靈台賓館)、新評定三星級飯店2家(天正大酒店、華都商務酒店),銀葉級綠色旅游飯店1家(天正大酒店)。至目前,全市星級賓館達到了23家,綠色飯店3家。

    完善養生旅游配套設施,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在剛剛落幕的平涼市旅游行業首屆服務技能大賽上,參賽選手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展示出了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規范化的服務水平。據統計,僅以2011年為例,市旅游局指導各旅游企業舉辦培訓班40期,全市共培訓10100多人次,新增就業人員1670人,共計11770人。

    養生品牌的打造使我市旅游實現凌空飛躍,以2011年為例,全年接待游客突破530萬人(次),綜合收入突破25億元,實現了“十二五”時期的良好開局。

    借力優勢資源

    養生產業風生水起

    平涼養生資源豐富,養生產品齊全,已集聚了溫泉、中藥、藥膳、理療、運動等養生產品。平涼還出產蘋果、山藥、早酥梨、獨活、百靈大杏等天然養生食品。隨著“養生平涼”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平涼養生產業風生水起。

    養生產品火了。靈台縣開發出藥枕、膏藥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皇甫谧系列保健品,把皇甫谧“治未病”的養生精髓還之於民,用之於民。靜寧借助“平涼金果”品牌優勢,投資近千萬元建起了西北首條蘋果酒生產線,生產富有養生功能的蘋果酒、蘋果醋,提高果品加工增值能力,給產業的壯大創造出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創造出了新的市場需求。平涼金江集團2008年涉足養生產業,系列產品銷售收入占到公司銷售總收入的10%以上。在2011年的蘭洽會上,金江玄鶴洞養生系列醋閃亮登場,以其柔和的口感和綠色食品的標識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成績。平涼一名茶葉愛好者歷時8年制成崆峒養生降壓茶,茶葉全是從崆峒山采集的,經過殺青、烘烤、熏蒸等12道手工工藝和其它原料調配而成,有醒腦明目、涼血降壓、清熱利尿,補調五髒,祛病防癌,益氣生津,健脾和胃的功效,今年投入市場後,備受市民青睐。

    養生市場熱了。在平涼的大街小巷,“養生”正被打造成一個吸引消費者的商業概念。按摩、針灸、刮痧、拔罐等中醫技法成為很多休閒會所、美容院、洗浴中心、減肥機構的推崇亮點。加上武術、氣功和中醫保健服務,為形成一定規模的“養生之城”奠定了基礎。

    此外,大大小小的養生禮品在崆峒古鎮、各大超市、中藥店也隨處可見,經營范圍包括蟲草、人參、鹿茸、靈芝、養生酒、養生小米等中高檔養生滋補品。

    去年底,由甘肅省衛生廳、旅游局等6個部門聯合制定的《甘肅省中醫藥養生旅游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向全省推廣“養生平涼”經驗。 

    為將創建活動推向深入,打造獨具特色的平涼養生產業品牌,我市欲成立“平涼市養生行業聯合會”,以求發揮企業的聚合之力,形成完整的養生全產業鏈。並同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旅游業,形成二三產業協同帶動的藍色經濟體系,啟動城市新一輪跨越新引擎,把平涼打造成全國最具活力的養生之城、最具特色的養生中心、最具知名度的養生城市。

    今天,平涼又因第六屆世界養生大會的舉辦,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現代傳媒的簇擁下,這塊充滿激情的發展熱土將與整個世界擁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