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規劃 注重創新
日期:2016/12/14 11:10:3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北京大遺址保護利用工作取得突破
“十二五”期間,北京大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繼續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以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方向,以納入全國《大遺址保護“十二五”專項規劃》的周口店遺址、圓明園遺址等為重點,不斷探索大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的方式、方法,加強管理、注重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
加大投入,科學規劃,大遺址保護利用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
完善規劃體系建設。《圓明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確定了圓明園考古遺址公園的整體發展戰略和具有現實可操作性的發展、建設時序與行動計劃;確定了各階段的展示重點、層次和空間布局,公眾參與形式,設施要求與規模等;並提出了遺址公園建設、運營維護資金來源與回報保障建議,以更好的解決圓明園遺址的“展示、共享”問題。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編制工作也在進行中。
全面開展考古調查勘探工作。 按照《圓明園遺址考古工作計劃(2014-2020年)》要求,共計安排資金3636.1228萬元,對桃花洞遺址、如園遺址、大宮門遺址、養雀籠遺址、海晏堂蓄水樓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面積達8000平方米,還對210萬平方米的保護區進行了考古勘探。以上工作標志著圓明園遺址保護范圍內的工作重心已從搬遷騰退、環境整治向勘探發掘、保護研究和展示利用方面轉移。周口店也在多年來持續性取得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古人類生活區進行了考古發掘,面積達1200米,並對480萬平方米的保護區進行了測繪。
注重納入科研力量。周口店繼續依托“市院共建”機制,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科研優勢,為遺產的保護利用提供強大的學術後盾。圓明園也適應遺址保護要求,成立北京圓明園研究會。邀請吳良镛、孟兆祯、單霁翔、郭黛姮等多位專家擔任學術委員。圓明園研究會與故宮博物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頤和園學會等單位合作,開展圓明園歷史、文物保護、皇家園林等基礎研究,為圓明園保護利用工作提供科學指導。
加強管理、多措並舉,大遺址保護網絡進一步完善
加強遺址本體保護力度。周口店實施“7.21”災後加固保護工程,使得遺址本體得到了有效保護。編制猿人洞保護方案,通過媒體向社會公開征集保護方案的方式,確定了清華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設計方案》,此方案在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的同意和國家文物局的批准後已開始實施,有效地保護了猿人洞遺址。期間,圓明園也開展了“圓明園正覺寺本體復建工程”“圓明園鑒碧亭修繕工程”“圓明園绮春園宮門修繕工程”“武陵春色桃花洞遺址搶險與維護工程“等7項本體保護工程。
加強遺址監測管理力度。完成了《周口店遺址動態信息及監測預警系統設計方案》並被列為12家世界文化遺產監測試點單位之一,並於2012年底正式成立周口店遺址監測中心。圓明園遺址也完成了《圓明園遺址西洋樓片區動態信息監測及預警系統工程》和《圓明園遺址公園數字化網絡安防監控系統》,為加強對遺址的管理、保護、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撐和數據依據。
實施遺址保護生態恢復工程。編制了《周口店遺址環境整治工程設計方案》。拆除了與遺址環境不協調的6600余平米建築物、新建了游客中心、完善了標識系統、種植各類綠植117種,綠化面積達3萬余平米等,充分將周口店遺址的自然景觀、生態資源和文化內涵有機結合起來。圓明園按照《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復建10%的目標,經過國家文物局審批,在充分研究、科學論證的基礎上,修復了長春園萬花陣、绮春園鑒碧亭、绮春園宮門、長春園宮門、正覺寺等9處共計5065平方米建築。其中,正覺寺修繕保護工作於建築面積3649平方米,在文物保護與遺址修復工作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先後獲得結構長城杯、竣工長城杯和魯班獎。
以人為本、惠及民生,大遺址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
適時開展公眾考古活動。圓明園以西洋樓景區為試點啟動公眾考古活動。讓更多地人認知考古、理解考古,從而進一步推動圓明園遺址工作的全面開展。
充分發揮文化服務功能。圓明園遺址面積達352.13萬平方米,全部作為考古遺址公園面向公眾開放,“十二五”期間,圓明園遺址接待游客近3000萬人次,其中免費接待游客達1290萬人次,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周口店遺址考古遺址公園規劃950萬平方米,其中240萬平方米建成並面向游客開放。“十二五”期間,周口店遺址考古遺址公園接待游客約35萬人次,其中免費接待游客13.65萬人次。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周口店遺址博物館新館落成開館。這座承載著人類遠古記憶的史前遺址博物館,建築面積8000余平方米,自開館以來,已接待觀眾18萬人次。
努力推進數字化工作及產業發展。海澱區“把加強數字圓明園建設作為全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大項目來抓,作為海澱深化文化、科技、旅游融合的重要工作推進”並投入2000萬元支持圓明園數字化發展。周口店遺址特別是新館建設重視數字化應用,在對展品的解讀方式上不僅突出了多樣性、多元化和藝術性,有美觀大方的展板、異形的展台展具、生動的復原場景,還重視數字科技的應用,觀眾還可以通過二維碼導覽卡、藍牙語音導覽了解更多關於博物館、藏品的信息。此外,博物館還打造了4D影院,影院內播放以“北京人”的生活為題材的原創影片,轉動座椅和逼真的特效起到了畫龍點睛作用,自2014年5月開館以來,4D影院已接待了近10萬觀眾觀影,受到了廣大觀眾的青睐和好評。
(來源:山西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