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塘棲古鎮上的“小羊板鴨”

塘棲古鎮上的“小羊板鴨”

日期:2016/12/14 10:14: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5月末,正趕上塘棲的枇杷熟了,走在街上,你隨處可以看見幾位小販相鄰坐在路邊的傘下,每人身旁有幾籃黃橙橙的枇杷,閒話聊天,有客人詢問便熱情邀請品嘗。枇杷節期間,塘棲古鎮變得熱鬧起來,街兩旁的枇杷籃排成了逶迤的長龍,行人如織,我們在一個晴朗的午後趕到塘棲,尋找塘棲美食。

    古鎮尋路

    枇杷自不必說,來到塘棲,你不能不嘗一嘗塘棲的板鴨,社區網站裡有人發帖大贊塘棲的小羊板鴨,在鎮上隨便拉個老鄉問路,他說:鎮政府往東走,過一座橋,再往前走,第二座橋下右手邊就是。尋路走去,過了橋並不見小羊板鴨的店,路遇一位小兄弟,他說我帶你們過去,小羊板鴨啊,吃起來會上瘾的,不過天到這個時候了,應該賣完了吧。說話間,就看到在一幢居民樓一樓的窗戶上,“小羊板鴨”四個字的招牌,不留心看根本發現不了。

    在窗外喊了兩嗓子,老板打開窗戶,我們說明了來意,店主熱情地把我們請進屋,了解了一會才知道,原來這位笑容爽朗的大伯就是店主,他名字叫王小羊,就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現在小羊板鴨已經注冊了商標了。

    年輕時就喜歡免費給鄰居做板鴨

    Q:怎麼會想到做板鴨呢?

    A:我年輕時自己在水泥廠上班,閒的時候,哪個鄰居喊一嗓子:小羊,我這只鴨,給我熏好啊。我就會自掏腰包買材料、熏鴨用的木屑,全是義務的。我喜歡啊,做鴨子這個過程我特別高興,做到後來,慢慢算有了點小名氣,有個飯店開始專門讓我給他們做板鴨了,那時候一只鴨子加工好給五毛錢。

    Q:做板鴨這手藝是跟誰學的?

    A:其實也沒怎麼學,當時年輕,18歲左右吧,跟著鎮上一個做板鴨的朱師傅學,他就把做鴨的主要工藝流程告訴我了,具體操作起來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師傅領進門,以後都是我自己摸索的。從選鴨啊、腌制、熏鴨的時間長短都是要摸索的,而且做板鴨這一行不是你說學就能會的,這真的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我就是天天做,也都會發現新的需要學習的地方。

    煮鴨這活除了我其他人都干不來

    Q:做板鴨辛苦嗎?

    A:辛苦啊,這幾天塘棲枇杷節,人很多,每天要賣兩百多只鴨子,就是平時的話一天也有六七十只,只有我們家裡四個人在做。外面找人來做吧,他們也只是覺得干好份內事兒就好,拿了工資就好,不能用心做,那鴨子還能好吃嗎?

    我除了喜歡做鴨子沒什麼別的愛好,早上基本上都是凌晨就起來,每天三點多的時候,我們去海寧把殺好的鴨子運回來,我跟我女婿兩個人就開始開肚了。開膛只能在屁股後開一個銀元大小的洞,五髒六腑得從這樣小的洞口取出,否則影響其外觀,然後腌制啊,還要定型,把鴨子整理好,在胸腔裡填入圓木條固定鴨子的形狀,都做好了,再拉到鄉下的熏籠裡烤。我們的鴨子一般是15只一籠,一籠烤一個小時左右,不僅要掌握烤的火候,還得定期翻動,盡量烤得均勻。烤好了只是半成品,要賣之前,還得在水裡煮,你看我這鍋湯,已經15年了。

    (小編看到這鍋湯,上面飄著一層厚厚的油,王師傅說15年前就開始用了,味道太鹹了就添水,這鍋湯裡沒有任何香料,卻飄著淡淡的獨特的香味。)

    Q:這鴨子這麼香有什麼特殊香料嗎?

    A:完全沒有,就腌制的時候放鹽,烤完煮的時候放點味精,其他什麼作料都沒有,你聞著的香味就是我們那一個小時的木屑烤出來的。

    (說到這,王師傅給我們切了一盤鴨肉上來讓我們品嘗,這個鴨子肉質確實緊實,沒有油膩的肥肉,皮脆肉嫩,真讓人入口難忘。)

    我退休以前,小羊板鴨僅此一家

    Q:既然您的生意這麼好,將來有沒有打算開分店?

    A:沒有,我就一個女兒,現在是女婿幫著我做,我今年58歲,再做三年61歲就退休了,把這個手藝傳給他,我就幫個忙,具體他怎麼打理,怎麼做我就管不了了。做了四十年的鴨子,一塊牌子豎起來難,要倒下可是很容易,在我們人手不夠的時候,我堅決不開第二家店,所以小羊板鴨僅此一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